JSON XML RDF
placename:

長平郡 (traditional Chinese)

长平郡 (simplified Chinese)

Changping Jun (Pinyin)

type: jun commandery
temporal span: from 607 to 61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59227 E 112.9532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Sui from 607 to 617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长平郡(607年~617年)治所和界线(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隋大业三年(607年)置,领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等六县。治丹川,即今泽州县高都村①。唐武德元年(618年)更名为盖州②。 注: ①《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长平郡,统县六: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 丹川“旧曰高都。后齐置长平、高都二郡,后周并为高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丹川。大业初置长平郡。” (中华书局P849,1973年)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唐纪》十九?高宗?弘道元年 第二十节,十二月,庚申,“太后以泽州刺史韩王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为变,并加三公等官以慰其心。”胡注曰:“泽州,汉高都、端氏、泫氏之地。西燕慕容永置建兴郡,后魏置建州,隋改泽州;大业废州为长平郡,唐复曰泽州。”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六《舆地考》二?古冀州 隋时为郡三十,县二百有七。长平郡六县: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 又泽州“后魏以其地置建州及高都、长平、安平三郡。北齐亦为建州及置平阳、高都二郡。后周并二郡为高平郡。隋初郡废,置泽州。炀帝初州废,置长平郡。唐为泽州,或为高平郡。”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三?山西五?泽州 秦属上党郡。汉为上党、河东二郡地,……后周并为高平郡。隋废郡,改建州为泽州。炀帝又改州为长平郡。唐初,复置建州,寻改盖州。 又“高都城在州东三十里。”“北齐仍为高都郡治,后周为高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丹川县,泽州治焉。……今亦曰高都村。” (中华书局P1972,2005年) 成化《山西通志》卷七《古迹》 丹川废县:在泽州治内。本后周高都县,隋改曰丹川县,为泽州治。唐省。 (中华书局P352,1998年。)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七一? 泽州府?古迹 高都故城,“在凤台县东北。大业初为长平郡治。……旧志故城在州东北三十里,丹水北高都村即唐初所移丹川县也。” 案:《隋书?地理志》载,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因此“大业初置长平郡”,当在607年。 ②《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泽州上 “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盖城四县。” (中华书局P1008, 1975年)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四?河东道五?泽州 “今州即上党郡高都县之地也。……。隋为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盖城四县。” 长平郡界线 其时长平郡的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晋城市。长平郡的东界即今山西省与河南省省界之靳庄村①。南界即今晋城市泽州县与河南省交界线上的碗城村②。西界即今晋城市西与运城市交界线上的舜王坪峰③。北界即今晋城市高平市与长治市长子县交界线上的南张店村④。 注: ①东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二《府州厅县图上》?陵川县:东有 “靳庄”。(中华书局第212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晋城市陵川县东有“靳庄村”,当是。 ②南界:成化《山西通志》卷二《疆域》?泽州:“南抵河南怀庆府河内县碗子城。”(中华书局第38页,1998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晋城市泽州县南有“碗城村”,当是。 按:1914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1983年晋城县改设县级市,1985 年改为地级市,分为城、郊两区,1996年改郊区为泽州县。 ③西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二五《府州厅县考三》沁水县:“县境,西南至绛州垣曲县界舜王坪一百里。”(中华书局第2269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晋城市西与运城市交界线上亦有“舜王坪”峰。 ④北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二五《府州厅县考三》高平县:“县境,北至潞安府长子县界张店村四十五里。”(中华书局第2259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高平市北,长子县南界有“南张店”村,当是。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