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濩澤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濩泽县 (simplified Chinese)

Huize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453 to 74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49059 E 112.4180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建兴郡 Jianxing Jun from 453 to 553
安平郡 Anping Jun from 554 to 582
长平郡 Changping Jun from 583 to 606
长平郡 Changping Jun from 607 to 617
泽州 Ze Zhou from 618 to 626
泽州 Ze Zhou from 618 to 626
泽州 Ze Zhou from 627 to 74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濩泽县(453~741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迁移于今阳城县城,先属建兴郡,后属建州安平郡①。北齐、北周因之②。隋属长平郡③。唐属泽州长平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阳城县④。 注: ①《水经注疏》卷九?清水 沁水又南,与濩泽水合,水出濩泽城西白涧岭下,东迳濩泽。《墨子》曰:舜渔濩泽。应劭曰:泽在县西北。又东迳濩泽县故城南。 守敬按:汉县属河东郡,后汉、魏因,晋属平阳郡,后魏属安平郡。《寰宇记》阳城县下云,后魏兴安二年,自今县西二十里濩泽故城,移于今理。宋阳城县即今县治。 (江苏古籍出版社P821,1999年) 《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 安平郡,领县二:端氏、濩泽: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后属。 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北齐天保末的疆域 建州治高都 统郡三 县六。……安平郡:端氏、濩泽。 (《二十五史补编》第五册P6865,中华书局,1998年。) ②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建州 “濩泽,今山西阳城县城关。《魏书?地形志》:濩泽,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后属安平郡。《寰宇记》:阳城县,本汉濩泽县地,属河东郡,因濩泽为名,今县西三十里故城,即汉理所。后魏兴安二年自故城移于今理。唐天宝元年改濩泽为阳城县。按《周书?寇儁传》:子顒,濩泽郡公也。《北史?寇讚传》:孙儁,儁子顒,濩泽郡公也。遵考即顒之字。据顒墓志,则顒封濩泽县伯,进县公,非郡公也。时有濩泽县而无濩泽郡,当从墓志为正。” (中华书局P822,1980年。) ③《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长平郡,统县六。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 (中华书局P849,1973年) ④《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泽州上 “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盖城四县。又于濩泽县置泽州,领濩泽、沁水、端氏三县。”又阳城“隋濩泽县。武德元年,于县置泽州。八年,移州治于端氏。天宝元年,改为阳城。” (中华书局P1478,1975年) 《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泽州高平郡,上。本长平郡,治濩泽,武德八年徙治端氏,贞观元年徙治晋城,天宝元年更郡名。”县六。阳城,中。本濩泽,天宝元年更名,天祐二年更曰濩泽。有铜,有锡,有铁。 (中华书局P1008,1975年。)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九《州郡》九。 高平郡,泽州。“后魏以其地置建州及高都、长平、安平三郡。北齐亦为建州及置平阳、高都二郡。后周并二郡为高平郡。隋初郡废,置泽州;炀帝初州废,置长平郡。大唐为泽州,或为高平郡。”领县六:   阳城 “汉曰濩泽县也。有嶕峣山、濩泽水、析城山,禹贡所谓‘砥柱、析城’也。” 《唐会要》卷七十?河东道 “濩泽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阳城县。” (中华书局P1259,1956年。)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四?泽州 阳城。“本汉濩泽县也,属河东郡。县因濩泽以为名,今县西三十里故城即汉理。……后魏兴安二年自故城移于今理。唐武德元年,于此置泽州,因后周之旧名也。八年移泽州于端氏,县仍属不改。唐天宝元年改濩泽为阳城县。” (中华书局P69,2001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