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陵川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陵川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ngch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7 to 126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77813 E 113.2770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陵川县(597~1265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隋开皇十六年(597)析高平县置陵川县,属长平郡①。唐初隶盖州,贞观初盖州改为泽州,隶泽州。天宝元年泽州改为高平郡,隶高平郡②。宋仍隶泽州③。金天会六年泽州称南泽州,隶南泽州,天德三年泽州复去“南”字,仍隶泽州④。元至元三年(1266),省入晋城⑤。治今陵川县城⑥。
注:
①《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长平郡。统县六,……陵川 “开皇十六年置。”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河东道四?泽潞节度使
泽州。管县六:晋城、高平、陵川、沁水、阳城、端氏。又陵川县“本汉泫氏县地,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陵川县,因川为名,属泽州。”
(中华书局P424,1983年。)
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开皇十六年,“分高平置陵川县。”
(《二十五史补编》第五册P6906 中华书局,1998年。)
《舆地广记》卷十八?河东路上?上泽州
中陵川县,“本汉泫氏县。北齐省之。隋开皇十六年置陵川县,属泽州。唐武德元年属盖州,贞观元年来属。中下沁水县二汉晋皆属河内郡元魏置廣宁郡北齐郡废改县为永宁隋开皇十八年复为沁水属澤州唐武德元年属蓋州貞觀元年來属。
②《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
泽州上 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盖城四县。
《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泽州高平郡,上。本长平郡,治濩泽,武德八年徙治端氏,贞观元年徙治晋城,天宝元年更郡名。县六。晋城,端氏,陵川,阳城,沁水,高平。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九《州郡》九?古冀州下
泽州,今理晋城县。领县六。陵川,“汉泫氏县地。隋开皇中置。 ”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六《舆地考》二?古冀州
隋时为郡三十县二百有七。长平郡六县: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
又:泽州,靖康后,没于金。金隶河北东路。领县六,治晋城。晋城,高平,阳城,端氏,陵川、沁水。
③《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泽州,上,高平郡。县六:晋城,高平,阳城,端氏,陵川,沁水。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四?河东道?泽州
陵川,“本汉泫氏县地,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陵川县。唐武德元年属盖州,贞观元年改盖州为泽州,县仍隶焉。”
(中华书局P69, 2001年。)
④《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泽州,上,刺史。宋高平郡。天会六年以与北京泽州同,加“南”字,天德三年复去“南”字。贞祐四年隶潞州昭义军,后又改隶孟州。……县六:晋城,端氏,陵川,阳城,高平,沁水。
⑤《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泽州,下。唐初为泽州,后为高平郡,又仍为泽州。宋属河东道。金为平阳府。元初置司候司及领晋城、高平、阳城、沁水、端氏、陵川六县。至元三年,省司候司、陵川县入晋城,省端氏入沁水。
⑥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
陵川,今县治。
(《二十五史补编》第四册P4812,中华书局,1998年)
乾隆《陵川县志》卷八《城池》
隋大业间筑。周二里二百三十二步。……嘉靖十二年,知县李麟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