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陽曲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阳曲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q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982 to 112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88306 E 112.56995 (geo data source: 95638)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阳曲县(982~1125年)治所。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阳曲县迁移于三交城,属并州。治所即今太原市尖草坪区十里铺街①。嘉祐四年(1059年),属太原府②。金天会四年(1126年),阳曲县迁移于太原城中③。
注:
①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三《府州厅县考一》
阳曲县,“唐,隶北都太原府,在府北七十里。武德三年,尝于县西十五里析阳直置汾阳县,属并州。七年,省阳直,又更汾阳为阳曲,治木井城。……太平兴国七年,始徙并州,治于县南唐明监,徙县治于西郭外,为郭下县。”
“至宋,毁府城,废二县,初徙州治于阳曲界三交寨,今府北十里铺也。”
(中华书局P2154~2155,1990年。)
《老学庵笔记》卷9:“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平太原后三年,帅潘美奏乞以为并州。……又徙阳曲县于三交。”
(中华书局P113,1979年。)
按:据《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载“三交寨,今府北十里铺也”。今址为太原市尖草坪区十里铺街一带。
②《宋史》卷一二《本纪第一二》?仁宗四:
“(嘉佑四年)冬十月壬申,……复益州为成都府,并州为太原府。”
(中华书局P245,1977年。)
《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河东路
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紧州,军事;毁其城,移治于榆次县。又废太原县,以平定、东平二县属平定军,交城属大通监。七年,移治唐明监。旧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元丰为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县十:阳曲、太谷、榆次、寿阳、盂、交城、文水、祁、清源、平晋。监二:大通,永利。
(中华书局P2154,1977年。)
《元丰九域志》卷四?河东路
次府,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唐河东节度。周初刘崇窃据。皇朝太平兴国四年克复,降为紧州,军事;嘉佑四年复为太原府,河东节度使。治阳曲县。”
(中华书局P161,1984年。)
③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三《府州厅县考一》
阳曲县,“太平兴国七年,始徙并州,治于县南唐明监,徙县治于西郭外,为郭下县。金天会中,移治郭下。”
(中华书局P2154,1990年。)
永乐《太原府志》卷二《沿革》
阳曲县。“嘉祐四年,升太原府河东节度,县仍属之。金天会中,移县治于郭下。”
(《太原府志全集》P41,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按;金天会四年(1126年),金军攻破太原府,不久京师破,宋金和议,太原为金所据。据此将阳曲县移治郭下的时间,确定为金天会四年(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