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太谷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太谷县 (simplified Chinese)
Taig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42551 E 112.5527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太谷县(598~1911)治所。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阳邑县更名为太谷县,属并州。治今太谷县城。大业三年(607年),属太原郡①。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并州。武德三年(620年),为太州治所。六年(623年),太州废,复属并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属太原府②。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属并州③。嘉佑四年(1059年),属太原府④。金因之⑤,兴定四年(1220年)曾属晋州⑥。元属太原路。大德九年(1305年),属冀宁路⑦。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太原府⑧。清因之⑨。1912年,太原府废,改属山西省。
注:
①《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太原郡
太谷,“旧曰阳邑,开皇十八年改焉。”(中华书局P854,1973年。)
②《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
北京太原府 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为并州总管,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孟、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北都为北京。旧领县十四。天宝领县十三。
太谷、隋县。武德三年,置太州。六年,州废,以太谷、祁属并州。(中华书局P1480,1975年。)
③《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河东路
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紧州,军事;…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县十:阳曲、太谷……。(中华书局P2131,1977年。)
④《宋史》卷一二《本纪第一二》?仁宗四:
“(嘉佑四年)冬十月壬申,……复益州为成都府,并州为太原府。”(中华书局P245,1977年。)
《元丰九域志》卷四?河东路
次府,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唐河东节度。周初刘崇窃据。皇朝太平兴国四年克复,降为紧州,军事;嘉佑四年复为太原府,河东节度使。治阳曲县。县九:次畿,太谷。
(中华书局P161,1984年。)
⑤《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太原府,上,武勇军。宋太原郡河东军节度,国初依旧为次府,复名并州太原郡河东军总管府,置转运司。县十一:阳曲、太谷、平晋、清源、徐沟、榆次、祁、文水、交城、盂、寿阳。
(中华书局P629~630,1975年。)
⑥永乐《太原府志》卷二《建置沿革》
清源县,金兴定四年,置晋州于西张寨,以镇往来之冲,未几迁治于此,割徐沟、祁、太谷来属。元废除州复四县,属太原路。
(《太原府志全集》P43,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万历《太原府志》卷三《建置》
太谷县,“兴定四年,清源置晋州,以太谷县隶焉。元州废,仍隶太原路。”
(《太原府志全集》P164,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⑦《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冀宁路,上。唐并州,又为太原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一)[三]年,立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宁路。县十:阳曲、文水、平晋、祁县、榆次、太谷……。”
(中华书局P1377,1976年。)
⑧《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山西
太原府 元冀宁路,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 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太原府,领州五,县二十: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盂、静乐、河曲。
(中华书局P958,1974年。)
⑨《清史稿》卷六十《志》三十五?地理七?山西
太原府,“初沿明制,领州五,县二十。雍正中,平定、忻、代、保德直隶,割十县分入之;寻兴还隶。乾隆二十八年,省清源入徐沟。”领州一,县十。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徐沟、交城、文水、岢岚州、岚、兴。
(中华书局P2022~2023,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