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襄垣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襄垣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ngy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1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53459 E 113.0407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襄垣县(618~1911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唐武德元年(618年),襄垣县复为韩州治所,并移治甘水南岸,即今襄垣县城。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潞州。天宝元年(742年),属上党郡。乾元元年(758年),属潞州①。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属隆德军。崇宁三年(1104年),属隆德府②。金天会六年(1128年),属潞州③。金兴定元年(1217年),属隆德府。蒙古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属潞州④。明嘉靖八年(1529年),属潞安府⑤。清因之⑥。1912年,府废隶山西省。
注:
①《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十九?地理二?潞州大都督府
“隋上党郡。武德元年,改为潞州,领上党、长子、屯留、潞城四县。二年,置总管府,管潞、泽、沁、韩、盖五州。四年,分上党置壶关县。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八年,置大都督府。十年,又改为都督府。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所管襄垣等五县属潞州。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职此州,置大都督府,管慈、仪、石、沁四州。天宝元年,改为上党郡。乾元元年,依旧为潞州大都督府。旧领县五。” “旧于襄垣置韩州,领县五”。天宝领县十:上党、壶关、长子、屯留、潞城、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
“襄垣 隋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韩州,领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五县,又割并州之榆社来属。三年,置甲水县,仍以榆社属榆州。六年,割沁州之铜鞮来属。九年,省甲水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襄垣等五县隶潞州。”
(中华书局P1477,1975年)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五?河东道六?潞州
襄垣县“汉旧县,属上党,赵襄子所筑因以为名。后魏太武延和二年改属武乡郡,后周建徳六年又于襄垣城置韩州,唐武徳元年移于甘罗水南,即今县也。” 金陵书局P1,光绪八年)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331《潞安府部?汇考一》P43
襄垣县城池:唐武德元置韩州,筑城于甘水之南。金县令韩俊增筑外城,即令城也。”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四《府州厅县考》
襄垣县“唐武德元年,于县复置韩州,移治甘罗水南……。”
(中华书局P2235,1990年)
乾隆《潞安府志》卷五《城池》
襄垣县“赵襄子筑,旧址在甘水之北。《文献通考?舆地》注:‘唐武德元初,筑韩州新城于甘水之南。’金天会间,邑令韩俊以乡民依城者众,不能容,增筑水南外城,即令城。”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30]P61)
②《宋史》卷八六《志》第三九?地理二
“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初,改昭德。旧领河东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泽晋绛州、威胜军屯驻泊本城兵马巡检事。本潞州。建中靖国元年,改为军。崇宁三年,升为府,仍还昭德旧节。”县八:上党,、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长子、涉、黎城。
(中华书局P2131~2132,1977年)
③《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潞州,上。宋隆德府上党郡昭德军节度使。天会六年,节度使兼潞南辽沁观察处置使。”县八:上党、壶关、屯留、长子、潞城、襄垣、黎城、仪城。
(中华书局P638,1975年)
④《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潞州,下。“唐初为潞州,后改上党郡,又仍为潞州。宋改隆德军。金复为潞州。元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太宗三年,复为潞州,隶平阳路。至元三年,以涉县割入真定府,以录事司并入上党县。”领七县:上党、壶关、长子、潞城、屯留、襄垣、黎城。
(中华书局P1380~1381,1976年)
案:“元初为隆德府”,当为金兴定元年(1217年)蒙古军攻克潞州时所改。“太宗三年,复为潞州”,乃指蒙古窝阔台汗(元太宗)三年,即1231年。
⑤《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
“潞安府,元潞州,属晋宁路。洪武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二月升为潞安府。”领县八: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
(中华书局P966,1974年)
⑥《清史稿》卷六十《志》三十五?地理七
“潞安府:繁,疲,难。隶冀宁道。初沿明制,领县八。乾隆二十九年,省平顺,分入潞城、壶关、黎城。”领县七: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
(中华书局P2025,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