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清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清江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ngji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85 to 125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27226 E 109.4786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施州 Shi Zhou from 585 to 606
清江郡 Qingjiang Jun from 607 to 617
施州 Shi Zhou from 618 to 741
清化郡 Qinghua Jun from 742 to 757
施州 Shi Zhou from 758 to 125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清江县(585年——1258年) 隋开皇五年(585年)改沙渠县置。为施州治。(1)治所即今湖北省恩施市。(2)大业三年(607年)属清江郡。义宁二年(618年)复为施州治。(3)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清化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施州治。(4)五代不改。(5)北宋同,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徙治倚子山。(6)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清江郡》清江县:“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开皇初郡废,五年(585年)置清江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0、891页)《元和郡县图志》卷30《江南道六》施州:吴分立沙渠县,“周武帝建德三年于此置施州,隋改为清江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752页)据《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为州。(3册,807页)当作隋开皇五年(585年)改沙渠县为清江县,为施州治。而)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6《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古迹》清江废县下曰:“在卫城东十里。”(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下册,1030页)与之不同。 (2)《水经•夷水注》:“夷水即佷山清江也,……夷水又东迳建平沙渠县,县有巫城,水南岸山道五百里,其水历县东出焉。”会贞按:“沙渠县,即今恩施县治。”(《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3052、3055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2《湖广八•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江废县:“今卫治。汉巫县地,三国吴分置沙渠县,属建平郡。……(隋开皇)五年改沙渠县曰清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512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施南府恩施县治即今湖北省恩施县(今为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40页)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都指挥使司》表,施州卫治即今湖北省恩施县(今为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448页)按:清江县治即沙渠县治,清江县当为今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东岸的恩施市。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清江郡》清江县:“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开皇初郡废,五年(585年)置清江县,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0、891页)《元和郡县图志》卷30《江南道六》施州:吴分立沙渠县,“周武帝建德三年于此置施州,隋改为清江县。义宁二年(618年)复置施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752页)据《隋书》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607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793、802页)当作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清江郡,义宁二年(618年)复为施州治。 (4)《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施州:“隋清江郡之清江县。义宁二年置施州,领清江、开夷二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施州。”治清江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622、1623页) (5)《新五代史》卷6《职方考三》五代蜀有施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730页)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1《十国地理表上》前蜀、后蜀之施州治清江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597页)按:当作五代清江县仍为施州治。 (6)《宋史》卷89《地理志五•夔州路》施州治清江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227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2《湖广八•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江废县:“宋亦为施州治。开庆初,郡守谢昌元徙州治于城东十五里之倚子山。”(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512页)按:当作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县治也徙倚子山。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