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東海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东海县 (simplified Chinese)
Dongha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25 to 128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56982 E 119.2258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东海县(625-1282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唐武德八年(625年)移东海县于今江苏灌云县北南城镇(1)。属海州,天宝元年(742年)属东海郡,乾元元年(758年)仍属海州(2)。五代吴、南唐(3)、北宋因之(4)。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随海州入金(5),属海州(6)。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随海州复入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为海州治,淳祐十二年(1252年)仍属海州,景定二年(1261年)属西海州(7)。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海州路,同年属海宁府,次年属海宁州,二十年(1283年)并入朐山县(8)。
注:
(1)《太平寰宇记》卷22《河南道二十二》:海州东海县,“隋开皇三年,废东海郡及东海县,因移广饶县于废郡界。仁寿元年改广饶为东海县。唐武德四年于此置环州,以水环绕为郡名。领东海、青城、赣榆四县。八年,州废,仍废青山、石城、赣榆三县入东县,移县于废州城,即今理也。”(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5册,7——8页)《读史方舆纪要》卷22《江南四》海州工不海县:“《城冢记》:东海故城有大小二城,贾似道献捷时,通为一城,西南控海,东北抵山,周围十三里,皆砌以石。元至元二十年省县入朐山。向有东海巡司戍。”(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042页)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14《建置·城池》:东海城,“旧有大小二城。宋宝祐中,贾似道献捷筑,西南二面控海,东北二面抵山,实为重镇,恃此以胜金。大城连接小城,通为一城,周围十三里,皆砌以石,有东南北三门。……即凤凰城,康熙十六年开复东海,移守备守虚沟,留把总一员带兵分守。城已残缺,东海营特设都同驻札于此。”(《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社有限公司印行,1970年,1册,263页)同书卷14《建置·公廨》:“都司署,在墟沟旧城寨,为东海北城。”又载:“千总,驻南城,旧有东海把司。在东海南城北门内。”(同上引书,270页)南城,又称凤凰城,同书卷20《海防》:云台山,“周围三百余里,南有凤凰城,北有墟沟城。”(同上引书,2册,363页)则唐四年移置之东海县为清代之南城,即今灌云县北南城镇(《江苏省地图集》,江苏省地图集编辑组,1978年,60页)据《寰宇记》所载,隋开皇三年移于“郡界”之广饶县(即仁寿元年改名东海县),在“废州城”界,即在今南城镇界,与南城镇相距甚近。
(2)《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45——1446页。
(3)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1《十国地理表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588页。
(4)(7)《宋史》卷88《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79-2180页。
(5)《宋史》卷33《孝宗纪一》:隆兴元年八月,金人“以书求海、泗、唐、邓四州地”,“勿许”,二年七月,“海、泗州彻戍。”(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3册,624、627页)
(6)《金史》卷25《地理志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10——611页。
(8)《元史》卷59《地理志二》:海宁州,唐海州,“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6页)此云“未几”,不知何年,它书又未载,姑以至元十五年的次年即十六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