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朐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朐县 (simplified Chinese)
Q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3 to 35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56310 E 119.12338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朐县(-223-351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1)。治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南锦屏山侧(2)。属东海郡(3)。西汉因之(4)。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沂平郡(5)。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属东海郡(6)。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属东海国,永平元年(58年)复属东海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属东海国(7)。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属东海郡,太和六年(232年)属东海国(8)。西晋属东海郡(9)。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入后赵(10),属东海郡(11)。永和八年(351年)废(12)。
注:
(1)《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56页)其县何年置,史无记录,盖在秦始皇二十四年灭楚后。
(2)《水经》卷30《淮水注》:“游水历朐县与沐水合,又迳朐山西,山铡有朐县故城。”(《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563页)则朐县置于朐山侧。清《嘉庆一统志》卷105《海州·山川》:“朐山,在州南四里。秦置朐县以此。《旧志》,今名锦屏山。”(《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35册,4页)按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南锦屏山(《江苏省地图集》,江苏省地图集编辑组,1978年,69页),朐县在山侧。
(3)谭其骧《秦郡新考》,《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7——8页。
(4)《汉书》卷28《地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88页。
(5)谭其骧《新莽职方考》,《长水集》,1987年,上册,67页。其文又云:西汉元始五年,“稍增置郡县,迄于天凤元年(14年),总有郡一百二十五,今可考者一百一十六;县二千二百三,今可考者一千五百八十五;大郡至分为五郡,今可者仅一郡分为二三;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今可考者一百一十二。”(同上引书,49页)则新莽改制于天凤元年。
(6)《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上》:更始元年(23年),“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复汉郡名东海,即在此时。同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更始二年,“董宪起东海。”(同上引书,16页)同书卷12《刘永传》:更始即位,“东海人董宪起兵据其郡。”(同上引书,2册,494页)可证更始初已复名东海郡。
(7)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四章第二节《鲁国、东海郡(国)(含利城、昌虑二郡)沿革》:“《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十五年,封皇子阳为东海国,十七年进爵为王。据此可知东海郡在建武十五年至十七年间为东海公国,此后为东海王国”,建武十九年后,”东海王由刘阳更为刘强,是为东海恭王。”永平元年,东海王刘强薨,临命上疏诚愿还东海郡,“东海重为汉郡。”建安十七年(212年),“东海郡复为国。”(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1——73页)
(8)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魏徐州部五》,《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64页。
(9)《晋书》卷15,地理志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2页。
(10)《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太宁二年(324年),“后赵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彭城,取东莞、东海,刘遐退保泗口。”(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7册,2920页)《晋书》卷105《石勒载记》:“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东莞太守竺珍、东海太守萧诞以郡叛于勒。”(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9册,2741页)朐县随东海郡入于后赵。
(11)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后赵》,《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4111页。
(12)按朐县之废,史无记录,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3《前燕》、卷4《前秦》皆不载,盖后赵末废,姑定于前赵末、前燕初之元玺元年,即东晋永和8年(3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