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歙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歙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e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1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86577 E 118.4339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歙县(591—1911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属歙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县属之。①故治即今安徽歙县(徽城镇)治。②义宁二年(618年)新安郡移治歙县。③唐武德四年(621年)为歙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为新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歙州治。④五代吴、南唐同为歙州治。⑤宋初因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⑥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徽州路治。⑦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为兴安府治。吴元年(1367年)复为徽州府治。⑧清因之。⑨1912年裁府留县,属安徽省。⑩,
①《隋书》卷31《地理志下》:新安郡“歙,平陈废,十一年复。”(第3册,878页)《隋书》卷《炀帝纪》:大业三年(607年)三月“壬辰,改州为郡。”(第1册,67页)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古迹》:“歙县故城,今府治。”今歙县城(徽城镇)
③《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徽州府……隋开皇九年平陈,省新安郡,始改置歙州,治休宁县。大业三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元年,始移治歙县。”淳熙二年(1175年)《新安志》卷1《州郡沿革》:“大业初复以歙州为新安郡,治休宁。义宁中治歙。”按隋恭帝义宁元年自617年十一月改元始,次年三月改为大业,同年五月为义宁二年。故作移治于义宁二年(618年)。
④《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歙州,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置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歙州。”(第册,1595页)“歙县,属丹阳郡。……隋於县置新安郡。武德改为歙州。”(1596页)《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隋平陈置歙州,以汉旧县为郡之名。至炀帝州废复为新安郡。大业末,土人汪华以天下扰攘,遂据郡自保。唐武德四年讨平汪华,置歙州总管歙、睦、衢三州。”(光绪金陵书局本)
⑤《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歙州先后属吴、南唐。(第3册,726页)
⑥《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领县六:歙县。”(光绪金陵书局本)《宋史》卷88《地理志四》:“徽州,上,新安郡……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县六:歙。”(第7册,2187页)
⑦《元史》卷62《地理志五》:“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歙县,上。倚郭。”(第5册,1500页)
⑧《明史》卷41《地理志一》:徽州府:“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州府。领县六……歙,倚。”(第4册,929页)
⑨《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本朝初属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歙县,附郭。”
⑩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23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