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歙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歙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e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91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86577 E 118.4339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歙州 She Zhou from 591 to 606
新安郡 Xin'an Jun from 607 to 617
新安郡 Xin'an Jun from 618 to 620
歙州 She Zhou from 621 to 741
新安郡 Xin'an Jun from 742 to 757
歙州 She Zhou from 758 to 1120
徽州 Hui Zhou from 1121 to 1276
徽州路 Huizhou Lu from 1277 to 1356
兴安府 Xing'an Fu from 1357 to 1366
徽州府 Huizhou Fu from 1367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歙县(591—1911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属歙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县属之。①故治即今安徽歙县(徽城镇)治。②义宁二年(618年)新安郡移治歙县。③唐武德四年(621年)为歙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为新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歙州治。④五代吴、南唐同为歙州治。⑤宋初因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⑥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徽州路治。⑦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为兴安府治。吴元年(1367年)复为徽州府治。⑧清因之。⑨1912年裁府留县,属安徽省。⑩,

①《隋书》卷31《地理志下》:新安郡“歙,平陈废,十一年复。”(第3册,878页)《隋书》卷《炀帝纪》:大业三年(607年)三月“壬辰,改州为郡。”(第1册,67页)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古迹》:“歙县故城,今府治。”今歙县城(徽城镇)
③《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徽州府……隋开皇九年平陈,省新安郡,始改置歙州,治休宁县。大业三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元年,始移治歙县。”淳熙二年(1175年)《新安志》卷1《州郡沿革》:“大业初复以歙州为新安郡,治休宁。义宁中治歙。”按隋恭帝义宁元年自617年十一月改元始,次年三月改为大业,同年五月为义宁二年。故作移治于义宁二年(618年)。
④《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歙州,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置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歙州。”(第册,1595页)“歙县,属丹阳郡。……隋於县置新安郡。武德改为歙州。”(1596页)《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隋平陈置歙州,以汉旧县为郡之名。至炀帝州废复为新安郡。大业末,土人汪华以天下扰攘,遂据郡自保。唐武德四年讨平汪华,置歙州总管歙、睦、衢三州。”(光绪金陵书局本)
⑤《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歙州先后属吴、南唐。(第3册,726页)
⑥《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领县六:歙县。”(光绪金陵书局本)《宋史》卷88《地理志四》:“徽州,上,新安郡……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县六:歙。”(第7册,2187页)
⑦《元史》卷62《地理志五》:“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歙县,上。倚郭。”(第5册,1500页)
⑧《明史》卷41《地理志一》:徽州府:“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州府。领县六……歙,倚。”(第4册,929页)
⑨《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本朝初属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歙县,附郭。”
⑩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23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