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徽州府 (traditional Chinese)

徽州府 (simplified Chinese)

Huizhou Fu (Pinyin)

type: fu superior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367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86577 E 118.4339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江南行省 Jiangnan Xings from 1367 to 1367
南京 Nanjing from 1368 to 1377
京师 Jingshi from 1378 to 1402
南京 Nanjing from 1403 to 1424
京师 Jingshi from 1425 to 1440
南京 Nanjing from 1441 to 1644
江南省 Jiangnan Sheng from 1645 to 1666
安徽省 Anhui Sheng from 1667 to 1759
安徽省 Anhui Sheng from 1760 to 1911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徽州府(1367—1911年)治所和界线(邹逸麟编写)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①治歙县。领县五、州一: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婺源州。洪武二年正月降婺源州为县。②清因之。③1912年裁府留县,属安徽省。④


①《明史》卷40《地理志一》:“徽州府,元徽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州府。”(第4册,928页)丁酉年为至正十七年(1357年)。吴元年为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②《明史》卷40《地理志一》:徽州府“领县六:……歙,倚。……休宁……婺源,…府西南。元婺源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祁门……黟……绩溪。”(第4册,929页)
③《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吴元年,改徽州府。直隶南京。七朝初,属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领县六:歙,附郭。……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
④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23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徽州府(1367—1911年)界线:

北界:自东向西,绩溪县北境以今丛山关、汪家店一线为界。①歙县北境以黄柏山为界,黄山属歙县境。②体宁县北界休宁河上游一块土地应属休宁,清时休宁县北与太平、歙县、黟县三县接界。③黟县北界自黟县中部三府尖西经五溪山、宏潭南、厢口南一线。④祁门县北界止于大洪岭一线。⑤祁门县西境以潘村、良禾口、良禾仓、倒湖与江西分界,古今同。⑥婺源县西、南境以石耳山、[山历]崌山、率山(今鄣公山)为界,古今同。⑦歙县、休宁、婺源三县东界,均以山脉为界,古今同。⑧,


①绩溪县北界:《清嘉庆一统志》39册,卷115《宁国府一山川》:“笼丛山,在宁国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其南属绩溪县界。峻壁崇关,宣歙扼塞处也。”《清嘉庆一统志》39册,卷116《宁国府二关隘》:“丛山关,在宁国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笼丛山。与徽州府绩溪县分界。”嘉庆《绩溪县志》卷1《舆地志疆域》:“北至丛山关三十里界宁国府宁国县。”今《安徽省地图册》(福建地图出社,1984年)绩溪县东北有龙丛、丛山关,为当时绩溪、宁国两县分界处。又据光绪《江南安徽全图》绩溪县北界汪家店与宁国县分界。今《安徽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绩溪县东北有汪家店(家朋镇西北),则此处县界清代与今不同。又据光绪《江南安徽全图》,今绩溪县东北金沙镇属宁国县境。则此处界线也与清代不同。是清代绩溪县北界应自龙丛、龙丛山东北经汪家店一线。其余界线与今同。
②歙县北界:《清嘉庆一统志》37册,卷112《徽州府一山川》:“黄蘖(音bo)山,在歙县北九十里,……接绩溪县界。”今图有黄柏山,在歙县北接绩溪县界,当是。(《安徽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黄山,在歙县西北,与宁国府太平县接界。”是黄山在清时属歙县境。今参阅《江南安徽全图》绘歙县北界。
③休宁县北界:据《江南安徽全国》休宁县北与太平、歙县、黟县三县接界。今图仅与歙、黟二县接界。今休宁河上游一块在黟县境内的土地,清时应属休宁县,然则休宁与三县接界。
④黟县北界:《清嘉庆一统志》37册,卷112《徽州府一山川》:“五溪山,在黟县北六十里。”“牛泉山,《寰宇记》:在黟县北五十七里。……《旧志》高九百余仞,东接宁国府太平县界。”今《安徽省地图册》(福建地图出版社,1984年)黟县北境有“五溪山”地名。《清嘉庆一统志》39册,卷116《宁国府二古迹》:“宏潭巡司,在太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间置。嘉靖中,以其僻隘,移于郭村岩前。当徽池二府之冲。”宏潭,今在黟县北二十公里处,清时属太平县。道光续修《黟县志》卷2《地理疆域》:“西北至宁国府太平县厢口界六十里。”今黟县西北二十公里处有厢口,见《安徽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清时为黟县与太平县分界处。当时黟县与太平县分界,应在今黟县中部从三府尖西经五溪山、宏潭南、厢口南一线。
⑤祁门县北界:同治《祁门县志》卷3疆域:“七都图二:……长培,县北三十里,由此二十里至大洪岭汛地,距县治五十里,与石埭西接界。”同治《祁门县志》卷4舆地志:“大共山,……《淳熙新安志》:高六十仞,与太平分界。《府志》:山联石埭,是为北镇。”今《安徽省地图册》(福建地图出版社,1984年)今祁门县北有大洪岭林场。此当为清时祁门县与石埭县分界处。
⑥祁门县西界:同治《祁门县志》卷3疆域:“二十一都,……潘村,县西一百里。由坑口西里许抵界牌石浮梁界,由潘村下五里抵浮梁界,距治一百五里。以上见道光志。”今《安徽省地图册》(福建地图出版社,1984年)今祁门县西近江西界处有磻村,当是。同治《祁门县志》卷3疆域:“二十二都图,……良禾口,县西一百十五里。与浮梁接界。长滩,县西一百三十里。由此斜至良禾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