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長沙府 (traditional Chinese)

长沙府 (simplified Chinese)

Changsha Fu (Pinyin)

type: fu superior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927 to 92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19820 E 112.9781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武安军节度使 Wuanjun Jiedushi from 927 to 929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长沙府(927-929年)治所和界线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府,⑴治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市区)。长兴元年(930年),废楚国,仍为潭州。⑵

东界:
即今湖南与江西间省界。

南界:
东段相当于衡州府北界。东端,为茶陵县与攸县界。据湖南省茶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茶陵县志》第二章《县域》:“民国30年,将罗家坊、石脚、乌陂渡、白沙、港口、车下、松林洲、滩头洲、过家到划归安仁,中大洲、肖家土坪、花明楼划归攸县,将攸县的焦家老屋、莫家巷、王家湾、丫尖下划入茶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30页)又据光绪《湖南通志》茶陵州图,清茶陵州北界有太和山,今《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茶陵县北界有泰和山。据此可知,攸县与茶陵县间的界线,近代未有大的变化。
向西,相当于清代衡山县与湘潭县界。《大清帝国全图》在界线附近标有“南冲”、“龙口”,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潭市幅的南冲铺、龙口,相对位置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湘潭县图有生田店、石陂口、龙凤桥、彭陂港,即今株洲市内生田、石边口、龙凤桥、彭波港;又有马公堰、寺门前、樊田港市、南冲铺、琵琶山、桥头铺等地名,即今湘潭县境内马公堰、寺门前、樊田、南冲铺、琵琶山、桥头铺。又,光绪《湖南通志》衡山县图北界有白果市、油麻桥、三樟树,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白果、油麻田、三漳树,因此古今界线当一致。
向西,清朝为衡阳县与湘乡县界,今衡阳县与双峰县界。光绪《湖南通志》衡阳县图有石洞口、太子庙等地名,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衡阳县石洞口、太子庙方位相同,参考水系、山脉走向,古今界线基本相同。
西段与邵州交界。今安化县西部当时属益阳县,即今新化县、冷水江市与涟源市界线,没有按山脉而走,参考水系走向,两者基本相似。涟源县是1952年析湘乡、安化和邵阳3县地置,时名蓝田,同年8月更名涟源,因此,清代府界当在今涟源市境内。今涟源城区,名蓝田镇。在《大清帝国全图》中亦有,在长沙府境,但府界与居民点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今涟源市西南角的区域,当属清代邵阳县。涟源市西北部,有一块区域向西突出,与今不同。《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有龙山,在邵阳县境,今湖南新邵县(析邵阳县置)东北有龙山牧场,且此段为山区,当即清代府界。向南,为今新邵县(原属邵阳县、新化县)、邵东县(原属邵阳县)与涟源县(原属湘乡县)、双峰县(原属湘乡县)之间界线。《大清帝国全图》有“界岭”,在湘乡县境;《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在邵东县境,因此,此段界线稍有变化。

西界:
与辰州府接界。参考此后的政区演变及今天的地形,当即今安化县西界

北界:
西段与朗州武陵郡接界。西端相当于清代桃源县与安化县界,界线沿山脉走向而成。光绪《湖南通志》桃源县南有乌云界在界线上,《湖南省地图册》桃源县幅在县南界线上也有乌云界,高1028米。参考山脉南北两侧水系走向,此段界线古今相同。
向东,为武陵县(今常德市)与益阳县、安化县界。光绪《湖南通志》武陵县图在县南界有九龙山,《湖南古今地名辞典》之《常德市市区地名图》(282页)在县南界亦有九龙山,古今界线当同。
东端为龙阳县(今汉寿县)与益阳市、桃江县之间界线。光绪《湖南通志》益阳县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桃江县、益阳县相同的地名,只有荆竹界一处。光绪《湖南通志》龙阳县图在龙阳县南界有军山铺,《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汉寿县东南界也有军山铺。据此,暂作界线古今相同。
东段与岳州巴陵郡接界。首为沅江县与益阳县界。据光绪《湖南通志》益阳县图、《湖南省普通地图集》益阳县幅,古今界线有较大变化。清代界线在今湘阴县与益阳县闪界处西林港北侧,西南向,又东北向,至今益阳县东北资水北侧之沙头,复西北向,接今沅江县西界。
向东,为清代湘阴县东界南段、南界、西界南段。据光绪《湖南通志》湘阴县图,与平江县南界相邻处有沙溪市,今《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阴县幅、《湖南省地图册》汨罗市幅均有,方位相同。向南,光绪《湖南通志》湘阴县图有界都市、高坊、界头铺、樟树港塘、茶壶潭市等地名,在今《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阴县幅、《湖南省地图册》汨罗市、湘阴县幅均有,参考山脉、河流走向,当是古今相同。
最东,即平江县南界。据《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东段以山脉为界,现仍以山脉为界,当相同。西段,光绪《湖南通志》平江县图有双江口、茶子坪、花门楼、长田市、毛田等地名,在《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平江县幅内为双江口、茶子坪、花门楼、长田市、大毛田,且相对位置同,当是古今界线相同。


⑴《新五代史》卷66《马殷传》:“殷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北京,中华书局,3册,824页)
⑵《资治通鉴》卷277:后唐长兴元年十一月“丙戌,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