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長沙府 (traditional Chinese)

长沙府 (simplified Chinese)

Changsha Fu (Pinyin)

type: f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372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19820 E 112.9781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湖广等处行省 Huguangdengchu from 1372 to 1375
湖广布政使司 Huguang Buzhen from 1376 to 1644
湖广省 Huguang Sheng from 1645 to 1666
湖南省 Hunan Sheng from 1667 to 1911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长沙府(1372-1911年)治所和界线

明洪武五年六月戊戌(1372.7.18)由潭州府改名。⑴治长沙、善化县(今湖南长沙市)。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茶陵、湘乡、醴陵、浏阳、攸、湘潭、益阳、湘阴等县。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属湖广布政使司。洪武十年五月戊寅(1377.6.7)裁善化县。⑵十三年五月辛卯(1380.6.4)复置善化县。⑶成化十八年十月丁丑(1482.11.22)升茶陵县为州。⑷清康熙三年四月癸巳(1664.4.26)为湖广右布政使司治所。⑸领州一、县十一: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县和茶陵州。⑹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8.30)为湖南布政使司治所,⑺成为湖南省省会。至清末,仍领1州11县。⑻

光绪《湖南通志》:“长沙府为布政司治所,东至江西宜春县界三百五十里,西至常德府沅江县界六百五十里,南至衡州府衡山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岳州府巴陵县界三百六十里,东南至江西萍乡县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二百七十里,东北至江西义宁州界二百九十里,西北至常德府龙阳县界二百三十里。”(曾国荃等撰,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1册,427页)

东界:
北端为浏阳县东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曾国藩等修,同治七年刊本)之《南昌府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浏阳县》幅相比较,浏阳与江西铜鼓之间的界线走向古今相同。《江西全省舆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图集》内,“大潙山”、“界岭”等地名均在省界附近。又,光绪《湖南通志》浏阳县图,有上洪塘、陈家坊、张家坊、清江、小江、大窑铺等地名;《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浏阳县幅有上洪、陈家坊、张家坊、清江、小江桥、大瑶铺等居民点,且方位相同,因此,界线当无变化。
此下为醴陵县东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之袁州府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醴陵县》幅比较,两者界线走向相同,且栗市(上栗市)等地名的相对位置也相同。《萍乡县图》的白竺与今白竹位置也相同。光绪《湖南通志》醴陵县图有白兔潭、普口市、渌石段等地名,在《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中也有。
又下为攸县东界,是以罗霄山脉与江西莲花县交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之吉安府《莲花厅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攸县图相比较,两者界线走向相同,且莲花厅的分水凹与今攸县的分水坳位置相同。
又南为茶陵县东界。据康熙《长沙府志》卷一《疆域志》:“茶陵州……东至江西永宁弄心岭,西至安仁章桥,南至酃县桥梁,北至攸县朱溪。”(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7册,238页)西至江西永宁县,南、西接本省衡州府酃县。又据康熙《长沙府志》卷七《山川志》:“颜江出青台山,北流四十里达洣。”(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7册,238页)今颜江仍全部在茶陵县境内,则茶陵县南界当与今相近。光绪《湖南通志》茶陵州图走向也与今界相同。

南界:
东起弄以岭与东界相接,为茶陵县南界,与酃县界线,走向相近。光绪《湖南通志》茶陵州图有牛路铺、酃县图有石鼓铺,今图有牛路铺、石鼓,方位相同。
与安仁县界线,《大清帝国全图》有“大平”地名,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安仁县幅比较,界线有所变化,应南移。
此后复沿山脉向北,走向相近。又为今攸县、株洲市西界,与衡山县东界相接。《大清帝国全图》朱亭、龙凤桥等地名位置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攸县图有渌田市,即今攸县渌田圩,位置也相同。
向西,又为今湘潭县与衡山县之界。《大清帝国全图》在界线附近标有“南冲”、“龙口”,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潭市幅的南冲铺、龙口,相对位置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湘潭县图有生田店、石陂口、龙凤桥、彭陂港,即今株洲市内生田、石边口、龙凤桥、彭波港;又有马公堰、寺门前、樊田港市、南冲铺、琵琶山、桥头铺等地名,即今湘潭县境内马公堰、寺门前、樊田、南冲铺、琵琶山、桥头铺,因此古今界线当一致。
复西北向,为清代湘乡县与邵阳县界,即今双峰县与邵东县界。《大清帝国全图》有“界岭”,在湘乡县境;《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在邵东县境,因此,此段界线稍有变化。
再向西北,为今涟源县。涟源县是1952年析湘乡、安化和邵阳3县地置,时名蓝田,同年8月更名涟源,因此,清代府界当在今涟源县境内。《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有龙山,在邵阳县境,今湖南新邵县(析邵阳县置)东北有龙山牧场,且此段为山区,当即清代府界。今涟源县城,名蓝田镇。在《大清帝国全图》中亦有,在长沙府境,但府界与居民点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今涟源县城西南角的区域,当属清代邵阳县。涟源县西北部,有一块区域向西突出,与今不同。又西,为安化县与新化县之间界线,《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有“熊山”、“沙田”等居民点,在新化县境。《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新化县有“大熊山”山岭,有“沙田”居民点,因此,此段界线变化不大。再西,过资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