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平江路 (traditional Chinese)

平江路 (simplified Chinese)

Pingjiang Lu (Pinyin)

type: lu circuit
temporal span: from 1276 to 13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31271 E 120.6186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76 to 1278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79 to 1279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80 to 1283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84 to 1284
江浙行省 Jiangzhe Xings from 1285 to 1285
江浙行省 Jiangzhe Xings from 1286 to 1286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87 to 1288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89 to 1291
浙江行省 ZheJiang Xings from 1292 to 1355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江路(1276-1355年)界线和治所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吴、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改置隆平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⑴治吴、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属江淮行省。⑵领吴、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6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改属江浙行省。元贞元年(1295年)升常熟、昆山、吴江、嘉定4县为州。⑶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改置隆平府。⑷


⑴明·宋廉等:《元史》卷62《地理五》:“平江路,上。……宋为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户四十六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万三千七百。领司一、县二、州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5册,1493页)
⑵明·卢熊撰:洪武《苏州府志》卷1《沿革》:“十四年,改军抚司为平江路总管府。改浙西路为浙西道,而属江淮行省。”(明洪武十二年修,抄本,3页)
⑶4县升州事,详见《元史》卷62《地理五》(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5册,1493页)
明·卢熊撰:洪武《苏州府志》卷1《沿革》:“元贞二年升常熟、昆山、吴江、嘉定四县为州。”(明洪武十二年修,抄本,3页)
⑷明·卢熊撰:洪武《苏州府志》卷1《沿革》:“至正十六年,淮东张士诚据之改为隆平府。”(明洪武十二年修,抄本,3页)


平江路(1276——1355)界线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割州属嘉兴、华亭、海盐3县置秀州,苏州界线缩小。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为平江府,界线未变。元至元十二年十二月(1276,1)地入元,废平江府。至元十三年(1276)置平江路,辖县仍旧。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改置为隆平府。次年复名平江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置为苏州府。
嘉兴、华亭、海盐3县割出后,苏州领吴、长洲、常熟、昆山、吴江5县。平江府初亦仍领此5县,至嘉定十年(1217)析昆山县置嘉定县,范围仍旧。元平江路领4州2县,只是改县为州,行政区划数量与区域仍未改变。至明洪武八年(1357),崇明县来属,辖境扩大,才有变化。
此时期的界线,南宋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只能用稍后的明代方志的记载进行推断。洪武《苏州府志》卷1《疆域》:“宋开宝八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政和三年升苏州为平江府,领县五。地境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三百里。其后析昆山置嘉定,共为六县,皆境内之地也。
四至八到:东至海二百二十里,西至常州界一百三十二里,南至秀州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江一百八十里,东南到秀州界(二)[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湖州乌程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到海三百三十里,西北至常州界五(千)[十]里,以乌角溪为界。……
元为平江路,属州四,附县二、录事司一。地境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三百里。
四至八到:东至海二百二十里,西至无锡州一百三十二里,南至嘉兴县一百一十里,北至大江一百八十里,东南到嘉兴县一百五十里,西南到乌程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到海二百三十里,西北到无锡州界五十里。”⑴从这个记载看,宋元时期的界线完全一样。
东界:即南宋时嘉定县(元代为嘉定州。北宋时为昆山县)的东界,为长江口。
南界:为嘉定县、昆山县、长洲、吴江县南界。
郏亶《水利书》:“一、沿海之地,自松江下口,南连秀州界,约一百余里。……自松江下口,北绕昆山、常熟之境,接江阴界,约三百余里。”⑵这是北宋熙宁年间的记载,由此可见,北宋时秀州与苏州间的界线是以吴淞江为界的。宋代多次疏浚吴淞江,其故道成为旧江(虬江)。核绍熙《云间志》、至元《嘉禾志》及明清相关府、县志,未发现本时期内有府界明显变化的记载,因此,本时期的的嘉定县南界,即清代太仓州与松江府之间的界线。现以光绪九年《松江府志》卷首之《松江府全境水道图》,与《上海市地图集》相比较,可以发现明代嘉定县(清代嘉定县与宝山县)南界在今天地图上的位置。南界东起长江口,沿界浜(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港一线)经过高桥市(今浦东新区高桥镇),向西至黄浦江;沿西虬江(今杨浦区虬江)经今复旦大学北,西南向沿虬江(今虬江路、天目东路一线)向西,经真如镇南,向西至新泾镇北沿吴淞江向西,在诸翟市(今闵行区诸翟镇)沿虬江向西,经盘龙镇,又西北向穿过吴淞江,复向东至封家浜,稍北又向西,沿浅江向北,又沿盐铁浦向南,经黄渡市(今嘉定区黄渡镇),沿吴淞江以北的虬江向西,至今安亭镇南止。
宋元时期昆山县与松江府之间界线,即清雍正二年后昆山、新阳两县与松江府间的界线,也就是今江苏省与上海市界线中的一段,只有一处明显不同。在今上海青浦县朱家角区域,界线为沿朱家角镇曹浦河一线,然后西北向穿过淀山湖。“昆山县在府东少北七十里,东至金鸡河绩溪桥太仓州界三十三里,……南至井亭港(按:即今朱家角镇北部)松江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