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定襄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定襄县 (simplified Chinese)
Dingxi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15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49081 E 112.94685 (geo data source: 0)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定襄县(215~555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定襄县,属新兴郡①。治所阳曲故城,即今定襄县晋昌镇②。晋永康六年(296年),属晋昌郡。永康元年(300年),属新兴郡③。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为新兴郡治。永安二年(529年),为永安郡治④。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⑤。
注:
①《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四?忻州
定襄县,“本汉阳曲县,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阳曲。后魏末移阳曲县于太原界,仍于此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高齐省。武成帝移平寇县于此。隋开皇十年移平寇于崞城,今代州崞县是也。武德四年分秀容县于汉阳曲城重置定襄县。”
(中华书局P401,1983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府州厅县考》
定襄县,“后汉末,移阳曲于太原狼孟南界,徙定襄郡五县合为定襄县置此,隶新兴郡。”
(中华书局P2573,1990年)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建安)二十年春正月。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并州。“灵帝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省入冀州。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州统郡国六,县四十五。
新兴郡魏置。统县五:九原、定襄、云中、广牧、晋昌。
(中华书局P428,1974年)
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阳曲县南迁至今太原市阳曲镇,而定襄县由塞外徙治于阳曲故城,即今定襄县城。
②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四《古迹考》
“汉末新兴郡治九原城。……定襄今仍名定襄。……又定襄,汉改阳曲县故城也,后汉末移阳曲县于太原界,于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以处塞下遗民。”
(中华书局P3891,1990年)
③《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三
忻州,“秦为太原郡地。汉太原阳曲县地。后汉末置新兴郡[治九原县]。三国魏及晋因之。元康中改为晋昌郡。”
按:《晋书?帝纪第四》卷四载:(元康五年)“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大风,伤禾稼。”按此新兴改为晋昌当不早于元康五年九月,故将改置时间确定为元康六年(296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府州厅县考》
忻州,“惠帝时,改新兴郡为晋昌,领九原、定襄、云中、广牧、晋昌五县。其后,石赵、符秦、慕容燕迭有其地,仍为新兴郡。”
(中华书局P2567,1990年)
按:晋昌郡复名新兴郡的确切年代史志失载。《晋书?五行志下》卷二十九载:永宁元年“十月,南安、巴西、江阳、太原、新兴、北海青虫食禾叶,甚者十伤五六。” 新兴复名当在永宁元年十月之前。据《晋书?帝纪第四》卷四载:永康元年夏四月,“梁王肜、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頠皆遇害,侍中贾谧及党与数十人皆伏诛。甲午,伦矫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如宣文辅魏故事,追复故皇太子位。”故确定新兴郡当在贾后被灭的永康元年(300年)复名。
④《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肆州
永安郡,“后汉建安中置新兴郡,永安中改。”领县五:定襄、阳曲、平寇、蒲子、驴夷。
(中华书局P2474,1974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府州厅县考》?忻州
定襄县,“北魏真君七年,并九原、云中、晋昌三县属定襄,治阳曲故城,移新兴郡来治。永安二年,改新兴郡曰永安,治定襄县如故。”
(中华书局P2573,1990年)
⑤《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九?河东道十?代州
定襄县,“本汉阳曲县,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阳曲。后汉末移阳曲县于并州太原县界,仍于此置定襄县属新兴郡,高齐省。武成帝移平冦县于此。”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肆州
平寇,”定襄县东南。” 旧曰定襄。并置永安郡,北齐郡县俱废,寻又移平寇县于此。”
(中华书局P881,1980年。)
按:《北齐书?文宣帝纪》第四卷载:天保七年十一月壬子,齐文宣高洋鉴于“牧守令长,虚增其数,求功录实,谅足为烦,损害公私,为弊殊久,既乖为政之礼,徒有驱羊之费。”于是下诏“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定襄县当于此时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