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陽曲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阳曲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q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29 to 58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06101 E 112.73511 (geo data source: 95631)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阳曲县(529~585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阳曲县移治于木井城南四里,属永安郡。治所即今阳曲县洛阴村①。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属雁门郡②。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名阳直县③。
注:
①《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肆州
永安郡,“后汉建安中置新兴郡,永安中改。”领县五:定襄、阳曲、平寇、蒲子、驴夷。
阳曲,“二汉、晋属太原,永安中属。有罗阴城、阳曲泽。”
(中华书局P2474,1974年)
《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河东节度使?太原府
阳曲县,“后魏又移今县南四里阳直故城”。“县城,故木井城也,东魏孝静帝筑。城中有井,以木为甃,因名之。”
(中华书局PP374,1983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府州厅县考七》?忻州
定襄县,“北魏真君七年,并九原、云中、晋昌三县属定襄,治阳曲故城,移新兴郡来治。永安二年,改新兴郡曰永安,治定襄县如故。”
(中华书局P2573,1990年)
按:北魏永安中置永安郡,以阳曲隶属,同时迁阳曲县于木井城南四里。据此确定阳曲县迁治时间为北魏永安二年(529年)。
《水经注疏》卷六?汾水
“洛阴水又西南,迳阳曲城北。《魏土地记》曰:阳曲胡寄居太原界,置阳曲护军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迳阳曲城西南注也。”
董祐诚曰:《元和志》阳曲本汉旧县,今定襄县是也。后汉末,移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阳曲故城。后魏又移于今县南四里。又云,县城故木井城也。按《阳曲县志》木井城在东北七十里,则直南四里即魏城。
(江苏古籍出版社P529,1989年。)
按:《元和志》曰:移县治于“今县南四里阳直故城”。而北魏阳曲县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改为阳直县。故“今县南四里阳直故城”,即“木井城南四里”,今为阳曲县故县村南四里处的罗阴村。
③《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肆州
雁门郡,治广武。旧置。《魏书地形志》雁门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罢,二十七年复。天兴中,属司州。太和十八年,属肆州。……《寰宇记》:后汉末,其地荒废。魏文帝移雁门郡南度勾注置广城,即今代州西故城是也。后周大象元年,自九原移肆州于此。领县六:广武、秀容、石城、平寇、驴夷、阳曲。
(中华书局P878~883,1980年。)
④《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太原郡
汾阳,“旧曰阳曲。开皇六年改为阳直,十六年又改名焉”。
(中华书局P852,1973年)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河东道一?并州
阳曲县,《后魏书?地形志》:阳曲属永安郡。仍移今县南四里阳直故城,隋开皇六年改为阳直县。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山西二》?太原府
阳曲县,附郭。本秦太原郡狼孟县地。汉置阳曲县,属太原郡。魏、晋因之。后魏属来安郡。隋郡废,县属并州。开皇六年,改曰阳直。
(中华书局P1809,2005年。)
按:《元和郡县志》云:阳曲县,“隋开皇三年改为阳直县”。与隋志、《寰宇记》异,《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卷第二百二十四:永泰四年,“阳曲人刘昌裔说子琳遣使诣阙请罪”。胡注曰:太原之阳曲,隋开皇六年,改为阳直,十六年,又改为汾阳,恶阳曲之名也。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引《元和志》亦云:(阳曲)开皇六年改为阳直县。顾氏《读史方舆纪要》亦云开皇六年。故今从开皇六年(586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