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馬邑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马邑县 (simplified Chinese)
May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17 to 92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9.35357 E 112.60991 (geo data source: 95538)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马邑县(717-925年)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唐开元五年(717年),析鄯阳县东境置马邑县,属朔州①。治所在今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②。天宝元年(742年),属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年),属朔州。建中三年(782年),为朔州治。贞元二年(786年),属朔州③。五代唐天成元年(926年),改寰清县④。
注:
①《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四?河东道三?朔州
马邑县,“本鄯阳县地,开元五年,分鄯阳县于州东三十里大同军城内置马邑县。建中年间,河中节度使马燧权移州于马邑县焉。”(中华书局P407-408,1983年。)
雍正《朔州志》卷三《方舆志》?沿革
[唐]武德初,改郡为州,置朔州,或为马邑郡,领县二:鄯阳、马邑。按,……马邑县,汉属雁门郡。玄宗开元中,析鄯阳县东三十里于大同军,置马邑县,南至朔州四十里,即今马邑也。州郡本治鄯阳,德宗建中中,节度使马燧徙治马邑,后复故治。
(山西人民出版社P38,1993年。)
②: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八《府州厅县考六》?朔州
马邑乡城:“唐开元中,析善阳东三十里置。”
(中华书局P2527,1990年。)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中?朔州市朔城区
马邑县故城 [神头镇马邑村周围?唐-明?区文物保护单位]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50米。城墙基宽2.1~5米,残高约7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0.15米。明《朔州残志》载,唐开元五年(717年)建马邑县,隶属朔州治下。明代在唐城的基础上墙体包砖,设东、西两城门,现城门已毁。采集灰砖瓦及瓷器陶片等。
(中国地图出版社P146,2006年。)
③《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
朔州,“隋马邑县。武德四年,置朔州,领善阳、常宁二县。其年,省常宁县。天宝元年,改为马邑郡。乾元元年,复改为朔州”。旧领县一。天宝领县二:
善阳,“汉定襄地,有秦时马邑城、武周塞。后魏置桑乾郡。隋为善阳县”。
马邑,“秦汉旧名,久废。开元五年,分善阳县于大同军城置”
(中华书局P1487,1975年。)
《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河东道
朔州马邑郡,下。“本治善阳,建中中,节度使马燧徙治马邑,后复故治”县二。善阳,中。武德四年省常宁县入焉。马邑。中。开元五年析善阳于大同军城置。
(中华书局P1007,1975年。)
按:“建中中”,根据标准化原则确定建中三年(782年);“后复故治”,意为后来朔州又迁治鄯阳。《大清一统志》云:马邑废县,“建中中尝为州治,旋复属朔州”,意为随即复属朔州,时间很短。据此将朔州“复故治”的时间确定为马燧离开河东,赴任绥银麒胜招讨使的贞元二年(786年)。
④《旧五代史》卷三六《唐书》一二《明宗本纪》第二
天成元年[秋七月]乙亥,“庄宗皇帝梓宫发引,帝缞临送于楼前。是日,葬庄宗于雍陵。……升应州为彰德军节度,仍以兴唐军为寰州,隶彰国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
天福元年(丙申、九三六)长三十二节。契丹主谓石敬瑭曰:“吾三千里赴难,必有成功。观汝器貌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契丹主作册书,命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筑坛于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
胡三省注曰: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以兴唐军置寰州,领寰清一县,隶应州彰国节度。
按:光绪《山西通志》云:朔州,“天成三年,析马邑置寰州,领寰清县。辽统和中,州废,仍改寰清为马邑。”故存疑。今从《五代史》和《通鉴》,马邑更名寰清为后唐家璇天成元年(9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