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銅鞮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铜鞮县 (simplified Chinese)

Tongd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623 to 97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59570 E 112.61959 (geo data source: 95506)
part of:

韩州 Han Zhou from 623 to 642
潞州 Lu Zhou from 643 to 654
沁州 Qin Zhou from 655 to 658
潞州 Lu Zhou from 659 to 741
潞州 Lu Zhou from 659 to 757
潞州 Lu Zhou from 742 to 976
潞州 Lu Zhou from 758 to 976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铜鞮县(623~976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唐武德六年(623年),铜鞮县移治今沁县故县镇,属韩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潞州①。永徽六年(655年),属沁州。显庆四年(659年),属潞州②。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于县境乱柳石围中置威胜军,县徙于此,为军治所,即今沁县县城③。 注: ①《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 襄垣,隋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韩州,领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五县……。六年,割沁州之铜鞮县隶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襄垣等五县来隶潞州。 铜鞮 隋属韩州。武德元年,属沁州。三年,分置甲水县。五年,移治水堡。六年,移于今所,属韩州。省甲水县。韩州废,属潞州。 (中华书局P1479,1975年)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河东道四?泽潞节度使。 铜鞮县,“本晋大夫羊舌赤邑,时号赤曰铜鞮伯华。汉以为县,属上党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沁州。大业二年省沁州复属潞州。武德六年属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复隶潞州。” 晋铜鞮宫,在县东十五里。子产曰:“今铜鞮之宫数里。” (中华书局P421,1983年。 《括地志辑校》卷二?潞州 铜鞮故城在潞州铜鞮县东十五里,州西六十五里,在并州东南也。 (中华书局P65,1980年) 乾隆《沁州志》卷八《古迹》 铜鞮城,在州西南四十里。本汉晋以来铜鞮县,明洪武间并入州,今称故县镇。城隍庙犹存。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39]P255) ②《新唐书》卷三九《志》第二九?地理三?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 铜鞮,“永徽六年隶沁州。显庆四年隶属。” (中华书局P1008,1975年) ③《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威胜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县四:铜鞮,中。太平兴国初,与武乡自潞州来隶。武乡,上。沁源,中下。绵上。中下。 (中华书局P2136,1977年) 聂崇岐《宋史地理志考异》 威胜军。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三年”《元丰九域志》四、《隆平集》一、《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八“皆作二年”。 (《二十五史补编》第六册P7995,中华书局,1998年)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河东道十一?威胜军 理铜鞮县,本潞州铜鞮县地。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于此建军,仍割铜鞮、武乡二县来属。至太平兴国六年又割废沁州之沁源县以隶焉,领县三:铜鞮、武乡、沁源。 《元丰九域志》卷第四?河东路 同下州,威胜军。“太平兴国二年以潞州铜鞮县置军。治铜鞮县。” 另,中华书局校勘记云:冯校,《宋史?地理志》“二年”作“三年”,《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与此同,本志潞州下亦作“二年”,知《宋史》误。今按《皇宋十朝纲要》卷二、《宋会要?方域》六之七亦作“二年”,冯说是。 (中华书局P175、187,1984年) ②雍正《山西通志》卷三《沿革》 沁州,“宋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威胜军同下州,省沁州入焉,隶河东路。铜鞮县改隶军为中县,威胜军治。” 乾隆《沁州志》卷一?建置沿革 宋太平兴国二年,始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威胜军,“即今州治。”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39]P24) 按:《沁州志》所称威胜军“即今州治”,当指清代沁州治,即今沁县县城。 《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沁州,中,刺史。锦山郡。宋威胜军,天会六年升为州。 (中华书局P639,1975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五《府州厅县考》 宋太平兴国四年,于铜鞮县之乱柳石围中建威胜军,移铜鞮县来为军治。” (中华书局P2280,1990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