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汾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汾阴县 (simplified Chinese)
Fenyi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61 to 72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31203 E 110.48324 (geo data source: 95473)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汾阴县(561年~722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 陈一风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徙汾阴县治至殷汤古城,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宝井村北,属汾阴郡①。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蒲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河东郡。义宁元年(617年)属泰州②。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置万泉县③。贞观十七年(643年)属蒲州④。开元九年(721年)五月属河中府,六月复属蒲州⑤。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汾阴县为宝鼎县⑥。
注:
①《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宝鼎县,“汉为汾阴县,属河东。河水南流过县故曰汾阴。……今县北九里汾阴故城是也。后汉至晋不改。刘元海省汾阴入蒲坂县。后魏大和十一年复置汾阴县于后土城。周武帝又移于殷汤古地,复置汾阴郡,以汾阴县属之”。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汾阴郡
汾阴县,“治殷汤城,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周武帝迁于殷汤古城,当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北十一里”。
(中华书局P779—780,1980年。)
按,北周武帝迁汾阴县治的具体时间无考。今暂依标准化原则定在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
②《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宝鼎县,“后魏大和十一年复置汾阴县于后土城,周武帝又移于殷汤古地,复置汾阴郡,以汾阴县属之。隋开皇三年废汾阴,县属蒲州。大业三年罢蒲州,县改属河东郡。义宁元年改汾阴郡为泰州,移泰州理龙门县,又属焉”。
③《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
万泉县,“武德三年分稷山界,于薛通城置万泉县,属泰州”。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万泉县,“武德三年于薛通故城置万泉县,属泰州”。
④《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宝鼎县,“后魏大和十一年复置汾阴县……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属蒲州。开元十一年改为宝鼎县”。
⑤《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开元九年五月改为河中府,六月诏停复为州”。
《通典》卷一百七十九?州郡?古冀州下?河东郡?蒲州
“……大唐初为蒲州,开元九年五月置中都改为河中府,寻罢,仍旧或为蒲州,或为河东郡。领县八:河东、桑泉、猗氏、安邑、解、虞乡、宝鼎、永乐”。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开元九年改为河中府……七月诏停,复为州……天宝元年改为河中郡”。
⑥《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
“玄宗开元十年……所司起作,获宝鼎三枚以献。十一年二月……改汾阴为宝鼎”。
《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
宝鼎县,“汉汾阴县……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宝鼎县,“本汉汾阴县也,属河东郡。刘元海时废汾阴县入蒲坂县。后魏孝文帝复置汾阴县。开元十一年改宝鼎县”。
按, 《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宝鼎县:“本汾阴……开元十年获宝鼎更名”,以汾阴改宝鼎的时间为开元十年,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