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崞州 (traditional Chinese)
崞州 (simplified Chinese)
Guo Zhou (Pinyin)
type:
州 州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219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88332 E 112.7515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崞州(1219~1368年)治所
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升崞县为崞州,属太原路。元大德九年(1305年),属翼宁路①。治所在今原平市崞阳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崞县②。
注:
①《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冀宁路,上。唐并州,又为太原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三年,立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宁路。领司一、县十、州十四。州领九县。崞州,下。本崞县,元太(宗)[祖]十四年升崞州。(中华书局P1377~1379,1976年)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四?代州 崞县,“魏永兴二年析置石城县,属秀容郡。东魏置廓州。北齐改为北显州。后周州废。隋开皇十年改石城曰平冦,大业初改曰崞县,属雁门郡。唐属代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太宗十四年升为崞州,属冀宁路。”
按:《元史》原作元原宗十四年,中华书局本校勘记曰:元太(宗)[祖]十四年升崞州 按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崞县,元己卯年升为崞州,隶太原路。又永乐大典卷五二〇〇引太原志,“兴定三年升崞县为崞州”。己卯年与金兴定三年均为元太祖十四年,据改。《大清一统志》、雍正《山西通志》照录《元史》作“崞县,元太宗十四年升崞州。”误。今据中华书局本校勘记改。
②《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山西?代州 崞,“州西南。元崞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二月来属。”(中华书局P961,1974年)
《读史方纪要》卷四十?山西二?代州 崞县,“州西南六十里。西南至忻州百四十里。汉崞县地,属雁门郡。后汉末废。晋复置,仍属雁门郡。后魏永兴二年,析置石城县,属秀容郡。东魏置廓州。北齐改为北显州。后周州废。隋开皇十年,改石城曰平寇,属代州。大业初,复曰崞县。唐、宋因之。元曰崞州。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属太原府。八年,改今属,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三十八里。”(中华书局P1857,2005年)
雍正《山西通志》卷五《沿革三》?代州 崞县,“隋开皇十年改县曰平寇,大业初改为崞县,隶雁门郡。……元太宗十四年升崞州,为下州,隶冀宁路。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八年隶太原府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