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榆州 (traditional Chinese)

榆州 (simplified Chinese)

Yu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620 to 62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07094 E 112.9636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Tang from 620 to 622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榆州(620~622年)治所和界线(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榆社,即今榆社县城。领榆社、平城、偃武三县。武德六年(623年)废。 注: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辽州 榆社,晋武乡县。义宁元年,分置榆社县。武德三年,于此置榆州,割并州平城来属。仍置偃武县。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 (中华书局P1480,1975年。) 《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河东道?辽州乐平郡 榆社,中。本隶太原郡,义宁元年析上党之乡置。武德元年隶韩州。三年以县及并州之平城置榆州,又析置偃武县。六年州废,省偃武,以榆社、平城来属。 (中华书局P1001,1975年。)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河东道二?仪州 榆社县,“武德三年,于县置榆州,县属焉。六年废榆州,以县属辽州。后属仪州。县城,故武乡城也,石勒时筑。” (中华书局P383,1983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五《府州厅县考三》?辽州 榆社县,“唐武德三年,于榆社置榆州,割并州之平城来属,又置偃武城。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 (中华书局P2274,1990年。) 光绪《榆社县志》卷一《舆地志》?乡镇 魏城镇,在县南三十里,即唐偃武县故址,今为镇,南通武乡、上党,亦半没于河。 又“偃武废县,在县南三十里,即今魏城镇,唐初置,属榆州,寻省。”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第18集P503、510。) 榆州(620~622年)界线 其时榆州的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晋中市榆社县、和顺县的西部。榆州的东界即今晋中市榆社县与左权县交界线上的红都村①。南界即今晋中市榆社县与长治市武乡县交界线上的关园村②。西界北段即今晋中市太谷县东界的温家庄村,南段即今晋中市祁县与榆社县交界线上的后庄村③。北界即今晋中市和顺县西北的马坊镇④。 注: ①东界:成化《山西通志》卷二《疆域》?榆社县:“东抵辽州洪度村。”(中华书局第37页,1998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榆社县东,左权县西界有“红都”村,当是村名在音传中记录不同。 ②南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二五《府州厅县考三》榆社县:“县境,南至沁州武乡县界关壑五十里。”(中华书局第2275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榆社县南界有“关园”村,今榆社县南与武乡县北交界处有关河水库,古“关壑”村或已在水库下,或即今“关园”村。 按:唐偃武县即今晋中市榆社县南魏城村一带,故古偃武县南界即今榆社县南界。 ③西界:北段据成化《山西通志》卷二《疆域》?和顺县:“西抵太谷县温家庄。”(中华书局第37页,1998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和顺县西,太谷县东界上有“温家庄”,当是。南段据成化《山西通志》卷二《疆域》?榆社县:“西抵祁县后庄村。”(中华书局第37页,1998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榆社县西,祁县东南界上有“后庄”村,当是。 按:据《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辽州。仪城,旧为平城县,贞元二年废入辽山为镇,贞祐四年复升为县,更今名。另据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五《府州厅县考三》?辽州和顺县:“金贞元二年废平城县为仪城镇。贞佑四年,复升为仪城县。元至元三年,省仪城入和顺。”故古平城县西界即今和顺县西部。(中华书局P2278,1990年。) ④北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三《府州厅县图下》和顺县:东北界有“马坊镇”。(中华书局第262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和顺县东北亦有“马坊”镇,当是。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