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上曲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上曲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angquyang Xi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1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61595 E 114.64456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上曲阳县(前221年-公元13年)
战国赵邑,秦县。⑴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城西。⑵属恒山郡。西汉属常山郡。新莽时改名常山亭县。⑶
⑴《史记》卷43《赵世家》:赵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合军曲阳,(《集解》:徐广曰:上曲阳在常山,下曲阳在巨鹿。《正义》:《括地志》云:上曲阳故城在定州曲阳县西五里。按:合军曲阳,即上曲阳也,以在常山郡也。)攻取丹邱、华阳、鸱之塞。”(《史记》,第6册,第1811页)
《汉书?地理志下》常山郡有上曲阳县(第6册,第1576页)。
《水经注》卷11:“其水又东径上曲阳县故城北,本岳牧朝?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岁十一月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昭王南征不还,巡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田,因以立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水经注校释》,第207页)
史念海《秦县考》有曲阳县(《禹贡》第7卷第6、7合期,第302页)
⑴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战国赵三孔布有‘上*阳’布,‘*’为‘曲’字异体,此布币应释读‘上曲阳’。……此秦曲阳县或为汉上曲阳之前身,其故址在今河北省曲阳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页。)
⑵《元和郡县图志》卷:恒阳县,“本汉上曲阳县,属常山郡。后汉属中山国。髙齐天保七年除‘上’字但为曲阳县,属中山郡。隋开皇六年,改曲阳为石邑县,其年移石邑于井陉县,属恒州。七年于此置恒阳县,属定州,以在恒山之南,因以为名。”(中华书局,第514页)
嘉庆《清一统志》卷55:“上曲阳故城,在曲阳县西。战国时赵邑。《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中山,合军曲阳。汉置上曲阳县。《灌婴传》:婴从击陈豨,降上曲阳。《水经注》:本岳牧朝宿之邑,县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元和志》:恒阳县,东至定州六十里,本汉上曲阳县。髙齐天保七年,除上字,但为曲阳。隋开皇六年,改为石邑。其年移石邑于井阴,于此置恒阳县,以在恒山之南,因以为名。《唐书?地理志》:元和十五年,更名曲阳。旧《志》:故城在今县西四里,后魏移今治。”(第17册,第7页)
《河北省志》第2卷《建置志》:“治今曲阳县曲阳镇西2公里。”(河北人民出版社,第18页)
⑶《汉书》卷28《地理志》,第6册,第1576页。
按:据《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14年),“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又曰:郡有内郡、近郡、边郡,“合百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4137页)据此,姑作县在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