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西安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西安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94796 E 118.20507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西安县 (23-555年)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东宁复汉名西安县,属齐郡(1)。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北南高阳(2)。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属齐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属齐郡(3)。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年)属齐国,景初三年(239年)属齐郡,嘉平六年(254年)属齐国(4)。西晋因之(5)。十六国前燕、前秦属齐郡(6),南燕属燕都尹(7)。北魏属齐郡(8)。东魏仍旧,北齐天保六年(556年)废(9)。
注:
(1)《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新莽东宁县之复汉名西安县,当在此时。按是年二月(23年3月),更始称帝。
(2)《齐乘》卷4《古迹》:“西安城,临淄西三十里。”(《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1册,574页)《读史方舆纪要》卷35《山东六》:临淄县,“西安城,县西三十里。……汉置西安县,属齐郡。”(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507页)按元、明之临淄县,即今淄博市临淄区,以此推考,其地在今临淄区西北南高阳(《山东省地图集》124—125页)《水经注》卷26《淄水》:“时水又西北迳西安故城南。”(《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册,2246页)按时水即今临淄县西北乌河,南高阳位于乌河之北,正合《水经注》所载。又《续山东考古录》卷2《济南府中·新城县》:“西安县故城,在东四十里,今索镇(亦在临淄西三十里)。”王汝涛点注:“西安县,汉置县,刘宋移治临朐,汉治渠丘,即今淄博市桓台县驻地索镇。”(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76页)按清新城县,即今桓台县(治索镇)西桓台城,今索镇西距桓台城不足四十里,仅约三十里,东南距临淄亦不止三十里,约有五十里,故今桓台县治索镇,非古西安县也。新莽改名东宁县,刘玄更始元年复汉名西安县。
(3)《后汉书》卷14《齐武王演传》;建武十一年,“徙长子章为齐王”,“建安十一年,国除。”(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2册,553、554页)西安县属之,《后汉书志》第22《续汉书·郡国志四》:齐国六县,其一西安(同上引书,12册,3475页)即东汉永和以前之制。
(4)《三国志》卷4《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嘉平六年,遣芳归藩于齐。”景初三年嗣位后,齐国还为郡,嘉平六年归藩于齐,又改为国。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青州部》:齐国、郡领有西安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69页)
(5)《晋书》卷15《地理志下》:齐国统县五,其一西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2册,449页)
(6)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3《前燕》:齐国(为郡之误,其云“慕容恪以章武太守鲜于亮为齐郡太守”,则应为齐郡),领县六,其一西安;同书卷4《前秦》:齐郡领县六,其一西安(《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4126、4149页)
(7)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13《南燕》:燕都尹领县六,其一为西安(同上引书,3册,4195—4196页)。
(8)《魏书》卷106《地形志中》:齐郡,“西安,二汉、晋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2页)。
(9)《隋书》卷30《地理志中》:“东安平、西安,并后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60页)《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安平县之废,当在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