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盧氏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卢氏县 (simplified Chinese)

Lush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05261 E 111.0409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弘农郡 Hongnong Jun from 23 to 265
上洛郡 Shangluo Jun from 266 to 425
弘农郡 Hongnong Jun from 426 to 486
恒农郡 Hengnong Jun from 487 to 533
金门郡 Jinmen Jun from 534 to 536
洛安郡 Luoan Jun from 537 to 553
义川郡 Yichuan Jun from 554 to 582
虢州 Guo Zhou from 583 to 606
弘农郡 Hongnong Jun from 607 to 616
虢郡 Guo Jun from 617 to 617
虢州 Guo Zhou from 618 to 633
虢州 Guo Zhou from 618 to 633
虢州 Guo Zhou from 634 to 741
弘农郡 Hongnong Jun from 742 to 757
虢州 Guo Zhou from 758 to 758
虢州 Guo Zhou from 759 to 1264
南京路 Nanjing Lu from 1265 to 1267
南京路 Nanjing Lu from 1268 to 1270
南阳府 Nanyang Fu from 1271 to 1273
嵩州 Song Zhou from 1274 to 1367
南阳府 Nanyang Fu from 1368 to 1369
河南府 Henan Fu from 1370 to 1490
河南府 Henan Fu from 1491 to 1733
陕州 Shan Zhou from 1734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卢氏县 23—1911年 今河南卢氏 更始元年(23)复改昌富为卢氏,复属弘农郡(1)。东汉同(2),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属上洛郡(3)。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攻取,仍属弘农郡(4),太和十一年(487年)属恒农郡(5),约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属金门郡(6)。约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洛安郡治(7),废帝三年(554年)义川郡治(8)。隋开皇三年(583年)虢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属弘农郡(9)。义宁元年(617年)虢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虢州治,贞观八年(634年)属虢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虢州(10)。宋、金同(11)。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隶南京路,元至元八年(1271年)属南阳府,十一年(1274年)属嵩州(12)。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南阳府,三年(1370年)属陕州,弘治四年(1491年)属河南府(13)。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陕州,至1911年不改(14)。治今河南卢氏(15)。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卢氏,莽曰昌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49页)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12册,4136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复故。 (2)《后汉书志》21《郡国志二》:弘农郡,领卢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01页) (3)《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司州上洛郡,泰始二年分京兆南部置;卢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6页) (4)《魏书》卷4《世祖纪》:始光三年,宋兵将军周几率洛州刺史于栗磾袭陕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册,71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21《陕州二?古迹》:陕县废县,后魏始光三年遣将军周畿等袭夏陕城,宏农太守曹达弃城走,自是遂为宏农郡治。(《四部丛刊续编》80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张穆《延昌地形志》恒农郡,领卢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翻印本)今作弘农郡入魏后改属。 (5)《元和郡县志》卷6《河南道二》:陕州,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置陕州,以显祖献文帝讳“弘”,改为恒农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55-6页) (6)《魏书》卷106《地形志中》:(2488、2631页)阳州,天平初置,寻陷,武定初复;金门郡,天平初置,领卢氏。(7册,2567-8页)天平共四年,今作元年(534年)。 (7)《隋书》卷30《地理志中》:河南郡,旧置洛州,大业元年改曰豫州;弘农郡,大业三年置;卢氏,后魏置汉安郡,西魏置义川郡,开皇初郡废,州改为虢州,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4、841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7《河南上》东义州,治卢氏,西魏置;义川郡,治卢氏,旧置洛安郡,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云,隋志之汉安,或即洛安之误。(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608-9页) 一、《地形志》下限为东魏武定(543-550年)、西魏地永熙时薄籍(532-536年),志不载洛安郡,洛安郡应置于此后。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附补遗》卷3:弘农郡卢氏,按金门郡,东魏天平初置,或后魏本为汉安郡也。(《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793页)当属推测,无史料根据。 二、《周书》卷28《史宁传》:大统中,东魏亦以故胡梨苟为东义州刺史,宁仅得入州,梨苟亦至,宁迎击,斩其洛安郡守。州既邻接疆场,百姓流移;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2册,466页)卷31《梁昕传》:大统中,出为洛安郡守,十二年,除河南郡守。(3册,695页)卷35《陈忻传》;大统九年破东魏三城,斩其金门郡守方台洛。(3册,778页) 三、《周书》卷2《文帝纪》大统三年(537年),西魏至弘农、取陕州,宜阳、邵郡皆来归附,河南豪杰各率所部来降。(1册,23页)基本上控制洛州以西地区。 据上,东、西魏均有东义州洛郡,西魏大统年间,洛安郡始终存在,为东、西魏接境地带;卢氏,东魏天平初属金门郡,《陈忻传》可证其地东、西魏交战地区,大统三年洛州以西地入西魏,洛安郡,郡应置于大统三年后。《元和郡县志》卷6《河南道二》:虢州,朱阳县,大统三年分为朱阳郡,属东义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64页)《太平寰宇记》卷6《虢州》:朱阳县,大统二年又立(朱阳郡),属东义州;卢氏县,后魏大统中于此立东义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11-2页)参考《周书》以《元和志》大统三年置东义州为妥,郡当与州同置。 (8)《隋书》卷30《地理志中》:弘农郡,大业三年置;卢氏,后魏置汉安郡,西魏置义川郡。《周书》卷2《文帝纪》(西)魏废帝三年改置州郡及县,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郡一百六,改县二百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1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