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上蔡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上蔡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angca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07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26484 E 114.22667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上蔡县(607—1368年)
隋大业三年(607年),武津县改名上蔡县,改属汝南郡。①治所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②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汝南郡,改置豫州,故改属豫州。
唐宝应元年(762年),罢豫州,改置蔡州,故改属蔡州。③
唐贞元七年(791年),析上蔡县之一部,与朗山、汝阳、吴房县各一部,置汝南县。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汝南县废,原上蔡县所析之一部,省入上蔡县。④
宋因之。⑤
金因之。⑥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置汝宁府,上蔡县改属汝宁府。⑦
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废。⑧
注:
① 《隋书》卷三〇:“上蔡,后魏置,曰临汝。后齐废,开皇中置,曰武津。大业初改名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838页。)
②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五:“上蔡县,……秦置上蔡县。汉属汝南郡,后汉及晋宋齐因之。后魏神龟三年,改置临汝县,仍属汝南郡,北齐废。隋开皇中,置武津县,属溱州。大业三年,复曰上蔡,属汝南郡。唐属蔡州,五代及宋金因之。元明属汝宁府。”(《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溱州置州时间为隋仁寿四年(604年),所以开皇中至武津县,属溱州,有误,当属豫州。
③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仁寿四年改为溱州,大业二年改蔡州,三年罢州为汝南郡。武德四年,复置豫州,宝应元年以避代宗庙讳,复改为蔡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237—238页。)
④ 《新唐书》卷三十八:“蔡州汝南郡,紧。本豫州,宝应元年更名。土贡:珉玉棋子,四窠、云花、龟甲、双距、溪鷘等绫。户八万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万二百五。县十。汝阳,紧。贞元七年析汝阳、朗山、上蔡、吴房置汝南县,元和十三年省。……上蔡,紧。”(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988—989页。)
⑤ 《宋史》卷八十五:“蔡州,紧,汝南郡,淮康军节度。崇宁户九万八千五百二,口十八万五千一十三。贡绫。县十:汝阳,上。上蔡,上。新蔡,中。褒信,中。遂平,中。新息,中。确山,中,隋朗山县,大中祥符五年改。真阳,中。西平,中。平舆,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116页。)
⑥ 《金史》卷二五:“蔡州,中,防御使。宋汝南郡淮康军,泰和八年升为节度,军曰镇南,尝置榷场。户三万六千九十三。县六、镇二:汝阳,有溱水、澺水。镇一,保城。遂平,有吴房山、吴城山、龙泉水、瀙水。上蔡。西平,有九头山、水、邓艾陂。确山,有确山、渂水、溱水。镇一,毛宗。平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96页。)
⑦ 《元史》卷五十九:“汝宁府,唐蔡州。上蔡、西平、确山、遂平、平舆为属邑。至元七年,省遂平、平舆入汝阳,隶汴梁路。三十年,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言:“蔡州去汴梁地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四州隶焉,复置遂平县。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领县五、州四。州领十县。县五。汝阳,下。元初废,后置蔡州治此,仍复置县。上蔡,下。西平,下。确山,下。遂平。下。元”(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405—1406页)
⑧ 《明史》卷四十二:“汝宁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二。距布政司四百六十里。……上蔡,府北,洪武初废,四年五月复置。西有汝水,西南有沙水流合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