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平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平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Pingy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389 to 58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95306 E 114.0803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义阳郡 Yiyang Jun from 389 to 452
司州 Si Zhou from 453 to 490
南义阳郡 Nanyiyang Jun from 491 to 501
司州 Si Zhou from 502 to 527
北司州 Beisi Zhou from 528 to 529
郢州 Ying Zhou from 530 to 548
义阳郡 Yiyang Jun from 549 to 556
永安郡 Yongan Jun from 557 to 582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阳县(389—582年) 东晋太元389年,平阳县移治仁顺城,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四十里,属义阳郡。① 刘宋元嘉453年,治所同时置司州。② 刘宋孝建455年,析置平春县。③ 萧齐491年,改属南义阳郡。④ 梁502年,改属司州。⑤ 梁大通528年,改属北司州。 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改属郢州。⑥ 北周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属义阳郡。⑦ 北周557年,改属永安郡。⑧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义阳县。(11) 注: ①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义阳故城,在信阳州南四十里,亦曰仁顺城。东晋自石城移郡治此。《水经注》‘浉水迳仁顺城南,故义阳郡治是也。’初魏置义阳郡,治安昌,后省。晋初,又置义阳郡,治新野,后移徙不一。晋末始移治于仁顺城。刘宋由移置司州于此。齐因之。南朝诸王,多以义阳为封号。梁天监三年,入后魏,改置郢州。大通二年,仍入梁,改曰北司州。东魏武定七年,复入魏。北周改为永安郡。隋初郡废,复改平阳县曰义阳。唐为申州治。《旧唐志》,晋自石城徙居仁顺,即今州理也。宋避讳,始改曰信阳。《元志》,宋端平间,信阳军地荒,凡四十余年。至元十四年,改立信阳府,寻降为州。二十年,徙州治罗山县。而此城废。按,元以前信阳军治信阳县,即旧义阳县也。元改军为州,始别置罗山县,而移州治于罗山县故地,然犹领罗山、信阳二县。至明信阳州,则有罗山县,无信阳县,当是旧信阳并省入州矣。”(《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又,《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平春故城,在信阳州西北。后汉建初四年,封子全为平春王,后为侯国,属江夏郡。晋太元中,避讳改曰平阳,寻移治仁顺城,而故城废。刘宋孝建中,仍析平阳,置平春县,属义阳郡。萧齐属南义阳郡。后魏废。《水经注》,淮水迳平春县故城南,汉章帝子全国也。”(《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据此推断移治时间为晋太元年间,姑取中间时点389年。 ②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申州,……禹贡荆州之域。又古申国也,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在周为侯伯,后为楚所灭。秦并天下,属南阳郡。魏文帝分置义阳郡,自后省置不常。宋元嘉末,于此立司州,自后入后魏为郢州,入梁为司州。周武帝平齐,改为申州,隋大业二年改为义州。武德四年复置申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43页。) ③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平春故城,在信阳州西北。后汉建初四年,封子全为平春王,后为侯国,属江夏郡。晋太元中,避讳改曰平阳,寻移治仁顺城,而故城废。刘宋孝建中,仍析平阳,置平春县,属义阳郡。萧齐属南义阳郡。后魏废。《水经注》,淮水迳平春县故城南,汉章帝子全国也。”(《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④ 《南齐书》卷十五:“南义阳郡:孝昌,平舆,义昌,平阳,南安,平春。北义阳郡:平阳,义阳,保城,鄳,钟武,环水。”(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279页。)按,南、北义阳郡中同时有平阳县,殊不可解,姑作属南义阳郡。 ⑤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申州,……禹贡荆州之域。又古申国也,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在周为侯伯,后为楚所灭。秦并天下,属南阳郡。魏文帝分置义阳郡,自后省置不常。宋元嘉末,于此立司州,自后入后魏为郢州,入梁为司州。周武帝平齐,改为申州,隋大业二年改为义州。武德四年复置申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43页。) ⑥ 《魏书》卷一〇六中:“义阳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罢州置。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九十,口四千五百九十五。义阳。清丘,有钟离城。平阳,有马乡城。真阳,有宜春城。安阳,后汉属汝南,晋罢,后复属,有真阳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34页。) ⑦ 《魏书》卷一〇六中:“义阳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罢州置。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九十,口四千五百九十五。义阳。清丘,有钟离城。平阳,有马乡城。真阳,有宜春城。安阳,后汉属汝南,晋罢,后复属,有真阳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34页。)又,《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义阳故城,在信阳州南四十里,亦曰仁顺城。东晋自石城移郡治此。《水经注》‘浉水迳仁顺城南,故义阳郡治是也。’初魏置义阳郡,治安昌,后省。晋初,又置义阳郡,治新野,后移徙不一。晋末始移治于仁顺城。刘宋由移置司州于此。齐因之。南朝诸王,多以义阳为封号。梁天监三年,入后魏,改置郢州。大通二年,仍入梁,改曰北司州。东魏武定七年,复入魏。北周改为永安郡。”(《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据以上两条史料,姑推测义阳郡置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平阳县入义阳郡为武定七年(549年)。 ⑧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义阳故城,在信阳州南四十里,亦曰仁顺城。东晋自石城移郡治此。《水经注》‘浉水迳仁顺城南,故义阳郡治是也。’初魏置义阳郡,治安昌,后省。晋初,又置义阳郡,治新野,后移徙不一。晋末始移治于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