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朱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朱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Zhu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06 to 96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32937 E 110.7108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朱阳县 606—967年 今河南灵宝西南朱阳镇
隋大业二年(606年)移治芹池川(1),属豫州,三年(607年)属弘农郡(2),义宁元年(617年)属凤林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鼎州,贞观八年(634年)属虢州,龙朔元年(661年)属商州,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属洛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虢州(3)。北宋乾德六年(968年)省入常农(4)。治今河南灵宝西南朱阳镇(5)。
注:
(1)《元和郡县志》卷6《河南道二》:虢州,朱阳县,后魏太和十四年,立朱阳郡并朱阳县;周武帝保定二年,又省郡。隋开皇四年北属陕州,大业三年改属虢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64页)《太平寰宇记》卷6《虢州》:朱阳县,后魏太和十四年,于今县南一百五十里立朱阳郡,孝昌二年省郡,大统二年又立,属东义州,仍于理所置朱阳县以属焉。后周保定二年省郡。大象二年移县于今卢氏县西南[阝焉]渠谷中,隋开皇四年移理洛水北,大业二年移于芹池川,即今县也。至皇朝乾德六年并入恒农县。太平兴国七年再置。(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11-2页)
(2)《隋书》卷30《地理志中》:河南郡,旧置洛州,大业元年改曰豫州;陕,后魏置,及置陕州、恒农郡;后周又置崤郡,开皇初郡并废,大业初州废。弘农郡,大业三年置;朱阳,旧置朱阳郡,后周郡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4、840-1页)
(3)《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虢州,汉弘农郡,隋废郡为弘农县,属陕州。隋末复置郡,义宁元年,改为凤林郡,仍于卢氏置虢郡,武德元年改为虢州,改凤林为鼎州,贞观八年,废鼎州,移虢州于今治,天宝元年改为弘农郡,乾元元年复为虢州。朱阳,隋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29-30页)《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虢州弘农郡,本虢郡,治卢氏,义宁元年析弘农郡三县置,贞观八年徙治弘农,天宝元年更郡名。朱阳,龙朔元年隶商州,万岁通天二年隶洛州,后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986页)
(4)《宋史》卷87《地理志三》:虢州,虢略,唐弘农县,建隆初改常农,至道三年改今名。朱阳,乾德六年废入常农,太平兴国七年复置。(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45页)
(5)光绪《灵宝县志》卷3《古迹》:朱阳故城,在县西南一百里,今城隍庙尚存,故学内有大观圣作碑。(《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491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册,349页)《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解,灵宝县,朱阳郡故城,北魏。现存东北角城墙长约150米,外发现夯土建筑残迹。据文献记城载,后魏设朱阳郡郡治设此。(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355页)《河南省地名词典》:灵宝县,朱阳镇,县西南28公里,宏农涧河左岸,隋为朱阳县治,元废县入灵宝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363页)按:《太平寰宇记》卷6《河南道六》:虢州,朱阳县,后魏太和十四年,于今卢氏县南一百五十里立朱阳郡,…..隋开皇四年移理洛水北,大业二年移于芹池川,即今县也。鸿胪川,经县南一百五十步。(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07页)鸿胪川即今宏农涧,宋卢氏县同今县,据《寰宇记》北魏朱阳犹在今卢氏县南,则《地名词典》较正确,《文物地图集》似有不妥,但其为隋大业以后朱阳遗址,当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