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邵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邵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aol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66 to 60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60156 E 114.1484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邵陵县 266—605年 治今河南郾城东偏南之召陵
约晋泰始二年(266年)召陵作邵陵,属颍川郡(1),北魏太和六年(482年 )颍川郡治(2)。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属临颍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许州,大业二年(606年)省入郾城(3)。治今河南郾城东偏南之召陵(4)。
注:
(1)《后汉书志》20《郡国志二》汝南郡,召陵。(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24页)《三国志》卷16《魏志?郑浑传》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11页)《晋书》卷14《地理志上》豫州颍川郡,邵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1页)则三国魏“召”已作“邵”,今作曹魏起始之年改。
(2)《魏书》卷106《地形志中》:豫州,颍川郡,太和六年置,首县邵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33页)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颍川郡,旧置颍州,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州。郾城,开皇初置,十六年置道州,大业初州废;又后魏置颍川郡,后齐改为临颍郡,开皇初郡废;又有邵陵县,大业初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8页)《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壬子“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太平寰宇记》卷7《许州》郾城县,高齐天保七年于今县置临颍郡;邵陵故城,在县东四十五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34-5页)又《隋书》卷3《炀帝纪》:大业二年春正月丁卯“遣十使并省州县。”(1册,65页)当其年废。
(4)《元和郡县志》卷9《河南道五》:蔡州郾城县,邵陵故城,在县东四十五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42页)《太平寰宇记》卷7《许州》郾城县召陵故城下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35页)嘉靖《许州志》卷8《杂述志?古迹》:许州,郾城县,召陵城,在城东三十五里。(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47册)
《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解,郾城县,召陵故城,召陵乡召陵村四周,春秋、汉。现存内外二城,外城周围6公里呈正方形;内城位于外城西北隅。(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333页)《河南省地名词典》:郾城县,召陵寨,县东15公里,属召陵乡,汉晋召陵县治,寨内西北隅老寨为召陵古城遗址。城关镇,唐开元十一年因大水徙治溵水北今城关镇。古城,城关镇西南2.5公里,汉至唐郾县、郾城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335、337页)历史上郾城县曾有徙移,故唐、宋与明代记载,里距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