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雉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雉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Zh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54 to 59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65464 E 113.14788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雉阳县 554—597年 今河南鲁山东南前城村
约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翼阳为雉阳,属襄阳郡(1)。约北周明帝元年(557年)武山郡治(2)。隋开皇三年(583年)属伊州,十八年(598年)改名湛水(3)。治今河南鲁山东南前城村(4)。
注:
(1)《魏书》卷106《地形志下》:襄州,孝昌中置;襄城郡,萧道成置,魏因之。治赭阳城;翼阳。(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35-6页)《读史方舆纪要》卷51《河南六》:汝州鲁山县,犨城,晋初为犨县,属南阳国;后魏改为翼阳县,属襄城郡;西魏为雉阳县;后周又置武山郡于此,隋初郡废。(北京,中华书局,3册,2233页)《周书》卷2《文帝纪》(西)魏废帝三年改置州郡及县,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郡一百六,改县二百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1册,34页)姑作西魏废帝三年置,北周天和二年(567年)改。
(2)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武山郡,治雉阳。(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31页)姑作北周起始之年改置。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襄城郡,东魏置北荆州,后周改曰和州,开皇初改为伊州,大业初改曰汝州;犨城,旧曰雉阳,开皇十八年改曰湛水,大业初改名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7-8页)
(4)《水经注疏》卷31《滍水》: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而南入滍;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东南迳应山北,又南迳应城西,谓之应水,又东南流注于滍;滍水又东迳犨县故城北,滍水又东,犨水注之,水有二源,西源东北东北流迳犨县南,又东北屈迳其县东,而北合西源水,西源东北迳犨城西,又屈迳其县北,东合右水,乱流北注于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589-91页)滍水,今大沙河;彭水,今鲁山县东南澎河;犨水,今鲁山县东南犨河;桥水,今宝丰县南应河。(《水经注通检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82-3页)《太平寰宇记》卷8《汝州》:鲁山县,犨故城,汉县也,在今县东南存焉。(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51页)正德《汝州志》卷2《古迹》:鲁山县,应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地里志》云,古应子国,在鲁山县,今俗呼为为犨城,即汉建犨县故城,隶襄城郡,今有月城旧址。(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46册)《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解,鲁山县,犨城故城址,张官营乡前城村周围,东周。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1000米,东北角残留1米高城墙200余米。(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90页)《河南省地名词典》鲁山县,张官营镇,县东南27公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149页)按今一般地图,犹见大沙河、澎河,前城在大沙河以南、澎河以东,张官营西,与《水经注》大体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