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父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父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Fuch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0 to 46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84697 E 113.2592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父城县 前230—约465年 今河南宝丰东南李庄乡古城
秦始王十七年(前230年)置,属颍川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属韩国,六年(前201年)仍属颍川郡(1),天凤元年(14年)属左队郡,更始元年(23年)复旧(2)。东汉、西晋同(3)。约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废(4)。治今河南宝丰东南李庄乡古城(5)。
注:
(1)史念海《秦县考》作秦县。(《禹贡半月刊》,7卷6、7合期,1937年,293-4页)《史记》卷6《秦始王本纪》: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32页)《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颍川郡,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领父城。(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0页)凡秦县均作与郡同置。
(2)《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复故。
(3)《后汉书志》20《郡国志二》颍川郡,父城。(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22页)
(4)《晋书》卷14《地理志上》颍川郡,父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1页)
(4)《魏书?地形志》不载。《通典》卷171《州郡典一》:后魏天安初,自河以南,长淮以北,皆为魏有。(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4册,4465页)天安仅一年,今作魏取其地后废。
(5)《元和郡县志》卷6《河南道二》:汝州郏城县,隋大业二年,移辅城县於今县西北五里,属汝州,四年改辅城县为郏城县。父城故城,在县东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卷8《汝州》郏城县,隋移辅城县于今县西北五里,隶汝州;大业四年改辅城县为郏城县,移就今理,其后因之。故父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清嘉庆一统志》卷225《汝州二?古迹》:龙山故城,在郏县东南。引《隋志》、《元和志》云,父城故城,在县东南四十里;盖“父”、“辅”音近而讹也。(《四部丛刊续编》81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据《隋志》、《清统志》辅城移治以前,似即古父城。《正德《汝州志》卷2《古迹》:宝丰县,父城,遗址仅有今名父城保。(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46册)1996年《宝丰县志》:父城遗址,今县东18公里古城村。(第八章第一节古遗址,北京,文物出版社,690页)《河南省地名词典》宝丰县,古城,县东南18公里,属李庄乡。西汉至隋开皇初历为父城县、龙山县治所;县废城圮,后名古父城,俗称古城。(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140页)《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解,宝丰县,城父故城,李庄乡翟集村南,春秋、战国。分内外二城,外城周长6公里,现存夯土城垣高1米多,底宽12米,群众呼为“城岭”。内城俗称“紫金城”,长方形,面积约7.7万余平方米,城址内马庄、古城二村,多次出土铜壶等青铜器。(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