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伏流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伏流县 (simplified Chinese)
Fuli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3 to 60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21948 E 112.18929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伏流县 583—603年 今河南嵩县东北陆浑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南陆浑为伏流,属伊州,大业元年(605年)废 (1)。治今河南嵩县东北陆浑(2)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河南郡,旧置洛州。陆浑,东魏置伊川郡,领南陆浑县;开皇废郡,改县曰伏流,大业初改曰陆浑。又有东魏北荆州,后周改曰和州,开皇初又改曰伊州,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4-5页)《元和郡县志》卷5《河南道一》:陆浑县,隋大业元年省伏流县,移陆浑县于今理。伏流城,即今县理城,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43页)
(2)《元和郡县志》卷5《河南道一》:陆浑县,隋大业元年省伏流县,移陆浑县于今理。伏流城,即今县理城,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筑,以城北焦涧川伏流地下,西有伏流坂,因以为名。赵万里辑《元一统志》卷3陆浑城,在嵩州,州北三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上册,260页)乾隆《河南府志》卷58《古迹志四》:北陆浑,其地在今嵩县东北四十里古城村。南陆浑,今嵩县治北二十里陆浑村,故址犹在。《清嘉庆一统志》卷206《河南府二?古迹》:陆浑故城,在嵩县东北伏流城之北二十余里。南陆浑故城,在嵩县东北,即伏流城也;《元和志》以城北焦涧水伏流地下,西有伏流坂,因名;《元统志》故城在东北三十里。《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介,嵩县,陆浑故城,田湖乡毛庄村南,春秋、汉。城址东南城墙被伊水冲毁,西、北两面夯土城垣共残长150米,高1.5米,夯层厚20厘米。城址西南角散存大量绳纹陶片和瓦片。据文献记载为春秋陆浑戎居地,汉置陆浑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14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115页)《河南省地名词典》嵩县,陆浑,县东北13公里,汉为陆浑县治,属田湖镇,村落在陆浑水库大坝焦涧川与伊河夹角处。(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115页)1990年《嵩县志》第二十三编文物第三十章古城址,南陆浑故,位于县城北25华里处,据1984年调查,其内容与上引《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嵩县陆浑故城大致相同。按:据上引《府志》、《清统志》有北、南两陆浑,北者为汉县,南者为东魏以后县。《水经注疏》卷15《伊水》,自南向东北,左纳焦涧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涓水迳陆浑县故城北。焦涧水,今名焦家川;涓水,一般认为即今顺阳河,(《水经注通检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40页)可见,汉县应在今顺阳河南,焦家川北;今嵩县东北有陆浑,在焦家川南岸,再东北又有古城,北临风阳河,再北有顺阳河;从河流流向及里距分析,今嵩县东北陆浑与《水经注》记载的陆浑,形势不合;则今嵩县东北古城为汉、晋陆浑,即北陆浑;今嵩县东北陆浑,为东魏以后县,即南陆浑,1990年《嵩县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