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平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平阴县 (simplified Chinese)
Pingyi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49 to 21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81961 E 112.6478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阴县 前249—219年 今河南孟津东老城东北
周县,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属三川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属河南郡,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保忠信卿,更始元年(23)复属河南郡(1)。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属河南尹(2)。约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改名河阴(3)。治今河南孟津东老城东北(4)。
注:
(1)史念海《秦县考》作秦县。(《禹贡半月刊》,7卷6、7合期,1937年,289页)《史记》卷4《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周比亡之时,凡七县,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卷5《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初置三川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170、219页)《汉书》卷1上《高帝纪一》:二年,置河南郡。卷28上《地理志上》:河南郡,故秦三川郡,莽曰保忠信乡。领平阴。(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册,33页;6册,1555页)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12册,4136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复故。谭其骧《新莽职方考》云,保忠信乡,当作保忠信卿。(《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55页)
(2)《后汉书志》21《郡国志二》: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领巩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389-90页)
(3)《史记》卷4《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十三州志》在平津大河之南也,魏文帝改曰河阴。(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170页)《河水注》说魏文帝改平阴为河阴。杨守敬据《魏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认为,韩浩舅杜阳为河阴令在汉末,所以东汉已有河阴。但是《河水注》已知改平阴为河阴,而《谷水注》仍作平阴,可见古地名与当时地名同一书中混用,裴松之引的《魏书》是魏时著作,记的也有可能是当时地名,杨说证据似嫌不足。今姑参照《河水注》、《十三州志》作文帝黄初元年改。
(4)《史记》卷4《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河阴县城本汉平阴县,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五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170页)《水经注疏》卷5《河水》:孟津,亦曰盟津,又曰富平津《晋阳秋》曰,杜预造河桥于富平津,又谓之曰陶河。(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上册,388-9页)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卷1:“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23页)《通典》卷177《州郡典七》:河阳,古孟津,后亦曰富平津,在其南谓之陶河潴,浮桥即晋杜元凯所立;今县西南十三里古遮马堤,即后魏尔朱荣杀朝士二千余三百余人于此。(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5册,4655页)《北史》卷48《尔朱荣传》:谲朝士共为盟誓,将向河阴西北三里,至南北长堤,悉命下马西度,杀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6册,1753页)《资治通鉴》卷152梁武帝大通二年(528):迎敬宗于河桥,乃请帝循河西至陶渚。(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10册,4742页)《太平寰宇记》卷3《西京一》:洛阳县,平阴故城,废城在今县北五十里,按此城东有平川,谓之河阴川,城北枕黄河,西抵邙山北趾。(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53页)《金史》卷25《地理志中》河南府孟津,贞祐三年升为陶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93页)《大明一统志》卷29《河南府?古迹》:孟津,金徙治孟津渡改为孟津县。(陕西西安市,三秦出版社,1985年,495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06《河南府二?古迹》:孟津县,金时移于古渡口桃花店西一里柳林,滨河为县,元初因之,后以潴水浸城,徙治西二里永安堤,北枕黄河,南临渐池,无城郭,今为旧县镇。明嘉靖壬辰河决,复移旧治西二十五里圣贤庄,即今治也。(《四部丛刊续编》76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康熙《孟津县志?舆河图》旧县在小集镇东,花园镇西。陈长安《邙山北魏墓志中的洛阳地名及相关问题》河阴县下引元诠墓志“葬于河阴县西邙山”、王诵妻墓志“葬于河阴之西北山”、唐耀墓志“葬于河阴县西原乡”,分别出土于伯乐凹、陈庄村、马沟村。(北京,科学出版社,《汉魏洛阳故城研究》,2000年,683页)据上:一、河阴在芒山以北,北临黄河,东为平川,黄河、伊洛河交汇处以西都称芒山,包括今偃师、巩义市县境,参照卫星图,今邙山东至孟津老城西会盟附近洛阳黄河大桥,为邙山间断处,而河阴应在孟津境,故应在其东;二、此段黄河古有汊道,称为陶河,河中沙洲称为陶渚,金代于孟津县置陶州,显因此得名,而孟津县又置于孟津渡,其地应即古孟津或附近;三、北魏河阴之变,发生地在河阴县西北三里,河阳西南十三里,唐河阳在今孟县(1996年设孟州市)南十五里,则河阴在今孟县西南二十八里去三里左右;四、从出土墓志应在今伯乐凹、陈庄村、马沟村一线以东。五、金、元孟津县(清称旧县镇)在今孟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