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東垣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东垣县 (simplified Chinese)
Dongy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17 to 60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73306 E 112.1443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东垣县 约417—605年 今河南新安
约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置,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入北魏(1),属河南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属新安郡(2)。北周同(3)。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谷州,仁寿四年(604年)属洛州,大业元年(605年)属豫州,二年(606年)改名新安(4)。治今河南新安(5)。
注:
(1)《宋书》卷36《州郡志二》:司州刺史,武帝北平关洛,河南底定,置司州刺史,领河南等实土郡,河南领县有东垣;少帝景平初,司州复没北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03-4页)《资治通鉴》卷119宋景平元年,奚斤等悉定司、兖、豫诸郡县,置守宰以抚之。(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8册,3758页)《通典》卷171《州郡典一》:宋武帝克长安,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亲征,尽得河南之地。又后魏天安初,自河以南,长淮以北,皆为魏有。(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4册,4461、4465页)
(2)《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洛阳郡,天平中置,洛阳,属河南,天平中置;新安郡,天平中置,领东垣。(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47-8页)
(3)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7《河南上》:新安郡东垣。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597-9页。
(4)《隋书》卷30《地理志中》:河南郡,旧置洛州,大业元年改曰豫州;新安,后周置中州及东垣县,州寻废。开皇十六年置谷州,大业初州废,又废新安入东垣。大业初改名新安。有冶官。(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4页)卷3《炀帝纪》:大业二年春正月丁卯“遣十使并省州县。”(1册,65页)废谷州,废新安入东垣,当在此年调整行政区划时。
(5)《水经注疏》卷16《谷水》记,自上游向下游(大致自西向东),先经新安县,再经缺门山。(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册,1366-7页)缺门山在今新安西铁门镇。《史记》卷7《项羽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新安故城,在渑池县东一十三里,汉新安县城也。(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310页)贺次君《括地志辑校》引诸书,“一”当作“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16页)《水经注》资料断限,约在在正光二年到四年(521-3年)间,十年后为东魏,一百五十年后为隋,参照《水经注》、《括地志》二书记载,当时新安非今新安,当在今新安西义马市境;又据前引《隋志》废新安入东垣,又改东垣为新安,则前后两新安明显不同,后一新安实即原东垣。《读史方舆纪要》卷48《河南府》:新安县,东垣城,在县东。(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3册,2073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06《河南府二?古迹》东垣故城下同。(《四部丛刊续编》76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盖属推测。据上,此东垣即今河南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