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緱氏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缑氏县 (simplified Chinese)
Goush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49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58003 E 112.84392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缑氏县 23—492年 今河南偃师缑氏东南滑国故城一带
更始元年(23)复改中亭为缑氏,属河南郡(1)。东汉建武十五年(39)属河南尹(2),西晋属河南郡(3)。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并入洛阳(4)。治今河南偃师缑氏东南滑国故城一带(5)。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河南郡,故秦三川郡,莽曰保忠信乡;缑氏,莽曰中亭。(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册,33页;6册,1555页)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12册,4136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复故。
(2)《后汉书志》21《郡国志二》: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领缑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389-40页)
(3)《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司州河南郡,领缑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6页)
(4)《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洛州洛阳郡缑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47页)
(5)《史记》卷5《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缑氏故城在洛州缑氏县东二十五里,滑伯国也。(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191页)《水经注疏》卷15《洛水》:休水侧缑氏原,《开山图》谓之缑氏山。杨守敬疏引旧志,升仙太子庙,在县南缑氏山,有碑,唐武后撰并书。又迳延寿城南,缑氏县治,故滑费,春秋滑国所都也,王莽更名中亭,即缑氏城也。(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册,1320页)《元和郡县志》卷5《河南道一》:河南府缑氏县,古滑国也,至秦、汉为县。隋大业十年移公路涧西,即今县也。钩锁故垒,在县东北七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33页)《太平寰宇记》卷5《河南道五》:西京缑氏县,此前缑氏县在今县东南二十五里缑氏故城,后魏太和十七年省并入洛阳,东魏天平元年复以洛阳城中置缑氏县。后周建德六年又自洛阳城移于今县北七里钩锁故垒置。隋开皇四年,又移于今县北十里洛阳故郡城,大业元年复移于今县东南十里置,十年又移县据公路涧西。唐贞观十八年省,上元二年又置。今回向南近孝敬陵西置。古缑氏县城,在县西北六里。钩锁垒 ,在今县北七里;唐昭宗陵,在县东北五里;唐孝敬陵在县东北五里;古滑城,在县东十八里;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72-6页)乾隆《河南府志》卷56《古迹志二》:延寿城即缑氏城,在今古滑城,城南临休水,水外即猴山,汉县,晋及后魏皆在古滑城,非今缑氏镇。《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偃师县,唐昭宗陵,缑氏乡东北2公里景山,墓前尚存石翁仲一件;太子弘墓及石刻,缑氏乡滹沱村南,现存唐《孝敬皇帝睿德之碑》及石像等。滑国故城,府店乡府店村北,引考古1964年1期,部分夯土城墙尚存,汉代有所增补。“升仙太子碑”在府店乡府店村南,碑通高8米,宽1.55米,厚0.55米,武则天撰文并书丹。(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101、123、126、128页)《河南省地名词典》:偃师县府店,缑山上有唐“升仙太子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100页)按:据上引文献,唐、宋缑氏县即今偃师南缑氏无疑,唐记载古滑城在缑氏东十八里;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今量测缑氏至府店直距约8公里,古滑城在其北 ,缑山“升仙太子碑”在其南,相关记载与《括地志》、《寰宇记》有七里之差,参照《水经?洛水注》秦、汉县当在今偃师南缑氏东南滑国故城或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