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穰县 (simplified Chinese)
R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68483 E 112.0809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穰县 23—1368年 今河南邓州市
更始元年(23年)复改农穰为穰县,属南阳郡(1)。东汉同(2)。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属义阳郡(3),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属新野郡,北魏同(4),北周不改(5)。隋开皇三年(583年)荆州治,七年(587年)邓州治(6)。唐武德二年(619年)复为邓州治,天宝元年(742年)南阳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邓州治(7)。宋、金、元同(8)。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县入州(9)。今河南邓州市(10)。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南阳郡,秦置。莽曰前队。穰,莽曰农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3-4页)同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复故。
(2)《后汉书志》22《郡国志四》:南阳郡,领穰。(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76页)
(3)《晋书》卷14《地理志下》荆州,武帝平吴,分南阳立义阳郡。义阳郡,太康中置,治新野,领穰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5页)平吴在太康元年。
(4)《魏书》卷106《地形志下》:荆州,太和中治穰城;新野郡,晋惠帝置,首县穰,晋属义阳,后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633-4页)《水经注疏》卷31《淯水》:晋咸宁二年封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棘阳、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疏《笺》云,按《晋书?新野庄王传》歆,太康中封新野县公,《惠帝本纪》永宁元年三月,齐王冏起兵计赵王伦,新野公歆举兵应之,四月,伦伏诛。明年为太安元年,颍、歆同会洛阳,废冏还第,知歆封新野王,在伦伏诛之后也,此注断脱。守敬按:《笺》说甚审,当直改咸宁二年作永宁元年,则无不合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612页)永宁为惠帝年号,可与《地形志》合。
(5)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新野郡穰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15页。
(6)《隋书》卷30《地理志中》:南阳郡,旧置荆州,开皇初,改为邓州;穰,带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1页)《太平寰宇记》卷142《山南道一》:邓州,后魏太和中置荆州,居穰城,隋开皇初,州郡不改,三年罢郡,当时尚隶荆州,七年,梁祚既绝,荆州之号,复归江陵,改为邓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6册,2748-9页)
(7)《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邓州,天宝元年改为南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邓州。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3页)
(8)《宋史》卷85《地理志一》:邓州穰。(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3页)《金史》卷25《地理志中》:邓州南阳。(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92页)《元史》卷59《地理志》:河南府路南阳府,金升为申州,元至元八年升为南阳府。邓州,穰县,倚郭。(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04页)
(9)《明史》卷42《地理志三》:河南南阳府,洪武初因之。邓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988页)
(10)嘉靖《邓州志》卷8《舆地志?古迹》:邓州旧穰城,在外城东南隅,汉置属南阳郡,隋为邓州,唐、宋、元仍旧,今废。(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48册)1996年《邓州市志》:穰城故址,今邓州城外1公里许,西贾村以东。(第二十五卷第五章第一节古代遗址,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604页)《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介,邓州市,穰县故城,县城小东门外贾庄一带,战国。城址周长3000米,城墙夯土遗迹不明显。城内发现有房基、水井,绳纹砖瓦等遗迹、遗物。战国初为韩邑,后入秦,汉设穰县,治所设此。(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558页)1988年撒销邓县,设立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