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考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考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Kaoch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90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68143 E 115.19366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考城县 598—908年 今河南民权王桥镇西南二十里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城安为考城,属宋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梁郡(1)。唐武德四年(621年)为梁州治,五年(622年)废州,县属曹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曹州(2)。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改名载邑(3)。治今河南民权王桥镇西南二十里(4)。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梁郡考城,后魏曰考阳,置北梁郡,后齐郡县并废,为城安县,开皇十八年改曰考城(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6页)
(2)《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曹州,武德四年于县置梁州,五年州废,县属曹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40页)
(3)《旧五代史》卷150《郡县志》:曹州载邑县,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二月,复为考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6册,2014页)卷4《梁太祖纪》梁开平三年二月,其以滑州酸枣县、长垣县,郑州中牟县、阳武县,宋州襄邑县,曹州戴邑县,许州扶沟县、鄢陵县,陈州太康县等九县,宜割属开封府。(1册,67页)卷31《唐庄宗纪》:同光二年二月,汴州元管开封、浚仪、封丘、雍丘、尉氏、陈留六县,伪庭割许州鄢陵、扶沟,陈州太康,郑州阳武、中牟,曹州考城等县属焉。其阳武、匡城、扶沟、考城四县,宜令且隶汴州,余还本部。(2册,429页)卷77《晋高祖纪》:天福三年十月,汴州宜升为东京,置开封府,应旧制开封府所管属县,并可仍旧割属收管。(4册,1020页)《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开封府故统六县,梁开平元年,割滑州之酸枣、长垣,郑州之中牟、阳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考城更曰戴邑,许州之扶沟、鄢陵,陈州之太康县隶焉。唐分酸枣、中牟、浚仪、襄邑、鄢陵、太康五县还其故,晋升汴州为东京。复割五县隶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741-2页)按:《职方考》梁开平元年,当从《郡县志》、《旧五代史》梁本纪作三年。
(4)《清嘉庆一统志》卷200《卫辉府二?古迹》:甾县故城,旧志,元移贺丘,明洪武中移江墓店,正统二年徙筑今城,汉故城在县南二十五里。(《四部丛刊续编》73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民国《考城县志》卷3《事纪》:元圯于河,徙贺丘;明洪武二十三年徙治江墓店;正统二年徙筑,即今旧城。卷4《建置志》:考城县城建于东汉,在今县治东南九十里,元至元间没于河;徙治贺丘,现拨入睢境,明洪武二十三年徙江墓店,亦湮河患,亦拨睢,正统二年即今旧城,惟北关尚存,在县东南七十里,乾隆四十三年没于河,徙治堌阳,即仪封拨下。卷12《金石志》:元重修文宣王庙碑,县治北一舍曰贺丘;万历《东岳元君行宫记》,邑之东北二十里有贺村集,乃今古之巨镇也。(《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113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册,192、149 ,2册691、717页)《河南省地名词典》:民权县,王桥镇,东北16.5公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83、382-3页)《民权县地名志》:王桥,古名贺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4、206页)按:《元史》卷15《世祖纪》至元二十五年六月,考城大水;(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2册,389页)一舍,合今三十里。综合上载,考城自汉至元至元二十五年迁治贺丘前,在贺丘南,贺丘既在今县东北16.5王桥镇,则元至元二十五年前故址,当在王桥镇西南二十里至三十里之间,“舍”是约数,今据志引《东岳元君行宫记》作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