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封丘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封丘县 (simplified Chinese)
Fengqi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6 to 116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03968 E 114.4088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封丘县 596--1165年 今河南封丘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滑州,大业二年(606年)属兖州,三年(607年)属东郡(1)。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汴州,天宝元年(742年)属陈留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属汴州(2)。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属开封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又属汴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属开封府,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属汴州,同年属开封府,后周同(3)。北宋仍属开封府(4)。金同(5),大定六年(1166年)黄河决口迁治(6)。治今河南封丘县(7)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东郡,开皇九年置杞州,十六年改为滑州,大业二年为兖州。封丘,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3页)按:大业三年改州为郡。
(2)《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汴州,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汴州总管府,管汴、洧、杞、陈四州,领浚仪、新里、小黄、开封、封丘等五县;“天宝元年,改汴州为陈留郡。乾元元年复为汴州。”封丘“隋县。”“滑州,平王世充复置,领白马、卫南、韦城、匡城、灵昌、长垣七县。”中华书局校勘记:按所记县名仅六,据本卷下文及《元和志》卷八、《寰宇记》卷九、《新志》,此处‘匡城’下疑脱‘胙城’二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33、1436、1465页)《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汴州陈留郡“武德四年,以郑州之浚仪、开封,滑州之封丘置。”同书滑州下无封丘记载。(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989、896页)今从《旧唐志》
(3)《资治通鉴》卷266后梁开平元年、卷272后唐同光元年、卷281后晋天福三年,卷286、卷287后汉天福十二年,卷288后汉乾祐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18册,8674;19册,8906、9191;20册,9330、9366、9387页)《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937、741-2页)
(4)《宋史》卷87《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07页。
(5)《金史》卷24《地理志中》南京路开封府领封丘。(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89-90页)
(6)《元史》卷62《地理志》: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封丘,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仍因故城遗址,稍加完葺而迁治焉。(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02页)《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21:开封府封丘县,金大定六年,河溢没其城,迁于西南三十五里曰新城,元甲午岁,新城又为河决,侨治村落中,癸丑岁,因故城为治。(复旦大学藏本)康熙《封丘县续志》卷2《河防》:世宗大定中,封丘为河水湮没,迁治于县北之新城,今土人犹名其地曰小城也。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复治旧城。同卷《村镇》记正北自北门起,经张家场、王村等地至小城庄为10里390步。(按:每步5尺,390步合1950尺,1500尺为1华里,共约11里余)《封丘县志》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县城》:金世宗大定十七年,封丘土城颓废不堪,黄河自白沟决口,县城全毁,县衙迁至县北十里新城(即今王村乡小城村),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河决封丘,小城新城全毁,县城迁回旧城原址。(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0页)据上,《明清类天文分野书》与今县志所记金迁治与元还治旧城,年代不同,今县志似据《金史》卷27《河渠志》大定十七年河决白沟、(3册,671页)《元史》卷19《成宗纪》元贞二年河决河南杞、封丘等五县(2册,406页)推断,《明清类天文分野书》记有金、元县治迁移的具体年份、干支、过程,元甲午为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癸丑为皇庆二年(1313年),上距洪武十七年(1384年)成书的《分野书》,不足百年,当属可信,今金迁治年代从《分野书》。
(7)同治《开封府志》卷9《城池》:封丘县城,西汉始建。《清嘉庆一统志》卷200《卫辉府二?古迹》:封丘故城“今封丘县治”。(《四部丛刊续编》73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河南省地名词典》:封丘县城关镇,西汉初,始为封丘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240页)据上,金大定中河决前,县治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