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白馬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白马县 (simplified Chinese)
Baima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9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56445 E 114.5434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白马县 589--1368年 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
隋开皇九年(589年)移治滑台城,为杞州治(1),十六年(596年)为滑州治,大业二年(606年)为兖州治,三年(607年)为东郡治(2)。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滑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为灵昌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又为滑州治(3)。宋熙宁五年(1072年)州废,县属开封府,元丰五年(1082年)复旧,仍为滑州治(4)。金、元不改(5)。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县入滑州(6)。今河南滑县(道口镇)东南城关镇(7)。
注:
(1)杨守敬《隋书地理地志考证附补遗》卷4东郡首县白马。(《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1796页)《水经注疏》卷5《河水》:鹿鸣津,又曰白马济,津之东南有白马城。熊会贞按:在今滑县东,至后魏移县于滑台,为东郡治,则今滑县城矣。(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上册,418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7《河南上》:汴州东郡白马,《清一统志》谓宋魏以来东郡治滑台,白马亦随郡徙治,白马故城遂废。杨守敬不取其说,以为东郡治滑台城,而白马县仍治白马故城,郡县不同治,意者杨说为长,今采其言。(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645-6页)按:熊会贞、王仲荦两说不同。《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司州东郡治滑台城,天兴中置兖州,太和十八年改:领东燕、平昌、白马等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59页)《水经注疏》卷5《河水》:河水又东,右迳滑台城北,?????又东北迳黎阳县南,??????东岸有故城,??????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王玄谟自滑台走鹿鸣者,济取名矣,故亦鹿鸣津,又曰白马济,津之东南有白马城。卷8《济水》:濮渠又东迳韦城南,即白马县之韦乡也。(上册,412-418、714页)汉、北魏黎阳县在今河南浚县东郊,据《河水注》滑台城在西,黎阳县在东,白马县又在黎阳东,《济水注》作白马县,似当时县与滑台城为二地。《元和郡县志》卷8《河南道四》:滑州,宋武帝既平慕容之后,尽得河南之地,于此置兖州,仍置东郡。宋之北境守在此,其城在古滑台。隋开皇九年,又于今州理置杞州。白马县,郭下,隋开皇三年属汴州。州城,即古滑台城。(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97-8页)南朝宋初、北魏东郡及太和前兖州治滑台城,记载甚为明确,《元和志》云,隋开皇九年,“于今州理置杞州”,州治白马县即古滑台城,则隋开皇九年前,“州理”自不在白马县。正德《大名府志》卷9《古迹志?城垒》浚县下也说,白马城,汉为县,隋以来为滑州附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3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6年)据上,今作隋开皇九年县移治滑台城。
(2)《隋书》卷30《地理志中》:东郡,开皇九年置杞州,十六年改为滑州,大业二年为兖州。白马,旧置东郡,大业初复置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3页)《元和郡县志》卷8《河南道四》:滑州,宋武帝既平慕容之后,尽得河南之地,于此置兖州,仍置东郡。宋之北境守在此,其城在古滑台。隋开皇九年,又于今州理置杞州,十六年改杞州为滑州,取滑台为名,大业三年又改为东郡。白马县,郭下,隋开皇三年属汴州,九年属杞州,十六年改杞州为滑州,县又属焉。州城,即古滑台城。
(3)《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滑州,隋东郡。武德元年,改为滑州。天宝元年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滑州,白马,郭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36页)《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滑州灵昌郡,本东郡,天宝元年更名。白马,郭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436页)
(4)《宋史》卷85《地理志一》京西北路滑州。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6页。
(5)《金史》卷25《地理志中》:河北西路滑州,大定六年割隶大名府。首县白马。(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08页)《金史详校》卷3上:明昌三年来属。(《丛书集选》,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323页)《元史》卷58《地理志》:大名路滑州,白马,为州治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361页)
(6)《明史》卷40《地理志》:京师大名府滑县,“元滑州,洪武二年四月省州治白马县入焉。七年三月降为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8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