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黎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黎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26 to 121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66838 E 114.5443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黎阳县 约526--约1219年 今河南浚县
约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复置,黎阳郡治(1)。东魏、北周同(2)。隋开皇三年(583年)属卫州,十六年(596年)黎州治,大业二年(606年)属卫州,三年(607年)属汲郡(3)。唐武德二年(619年)复黎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年)仍属卫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汲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卫州。(4)。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属滑州(5)。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割属澶州,端拱元年(988年)为通利军治,天圣元年(1023年)为安利军治,明道二年(1033年)复为通利军治,熙宁三年(1070年)废军,县属卫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为安利军治,政和五年(1115年)为浚州治(6)。金皇统八年(1148年)为通州治,天德三年(1151年)又为浚州治(7)。约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省入浚州(8)。治今河南浚县(9)。
注:
(1)《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司州黎阳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阳城。黎阳,二汉、晋属魏郡,后罢,孝昌中复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61页)张穆《延昌地形志》(复旦大学史地中心藏本)不载,延昌(512-5年)在孝昌(525-7年)前仅九年,今参照《延昌地形志》孝昌前无此县。孝昌共三年,今作二年复置。
(2)《魏书》卷12《孝静帝纪》:天平元年十一月,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以黎阳等郡等为皇畿。(1册,298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0《河北下》黎州黎阳郡领黎阳(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946页)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汲郡黎阳,后魏置黎阳郡,后置黎州。开皇初州郡并废,十六年又置黎州,大业初罢。(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8页)《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卫州黎阳县,隋开皇三年属卫州,十六年又属黎州,大业二年省黎州,县属卫州。皇朝武德二年重置黎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黎州废,复属卫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62页)按:隋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元和志》省此年至唐武德初沿革。
(4)《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卫州黎阳县,皇朝武德二年重置黎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黎州废,复属卫州。《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卫州,其年(贞观十七年),又以废黎州之黎阳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汲郡。乾元元年,复为卫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90页)《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卫州黎阳,武德二年以县置黎州,寻没窦建德。四年,建德平,复以黎阳等县置。贞观十七年州废,以黎阳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2页)
(5)《旧五代史》卷79《晋高祖纪》:天福五年十一月,割卫州黎阳县隶滑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4册,1044页)
(6)《宋会要辑稿?方域五》:旧澶州,黎阳县,雍熙四年自滑州来隶。卫州,黎阳县,熙宁三年废通利军,来隶。浚州,旧通利军,熙宁三年废为黎阳县,隶卫州,元祐元年复为军,政和五年升为浚川军节度。通利军,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阳县置通利军,县仍隶焉。天圣元年改安利为通利,四年以卫州卫县来隶,明道二年复为通利,熙宁三年军废。(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8册,7396、7398-9、7400页)《宋史》卷39《地理志二》河北西路浚州:本通利军,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阳县为军。天圣元年改安利为通利,四年以卫州卫县隶军。熙宁三年废为县,隶卫州。元祐元年复为军。政和五年升为州。卫,熙宁六年,废为镇入黎阳,后复。黎阳。(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28页)《太平寰宇记》卷57《河北道六》:通利军,理黎阳县。本黎阳县,唐属卫州,晋天福中割隶滑州。皇朝雍熙四年割属澶州,端拱元年建为通利军,县仍属焉。黎阳县,晋天福中割隶滑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3册,1183-4页)
(7)《金史》卷25《地理志中》河北西路浚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07页)
(8)《元史》卷1《太祖纪》:十五年,木华黎徇地至真定,武仙出降。东平严实籍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浚等州来户来归。(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1册,20页)卷58《地理志》:真定路,元初置总管府,领中山府,滑、相、浚、卫等十一州,后割浚、滑隶大名。大名路浚州,元初隶真定,至元二年,隶大名。(5册,1356、1362页))正德《大名府志》卷1《疆域志?沿革》:浚县,元初以黎阳县省入,属真定路,后改属大名路。(《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3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6年)按:元初何时省县入浚州,无具体记载,据明《府志》元属真定路时已省,今作太祖十五年取浚州后省。
(9)《水经注疏》卷10《河水》:过黎阳县南。晋灼曰,黎山在其南,河水迳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为名,取水之阳以为名也,王莽之黎蒸也。今黎山之东北故城,盖黎阳县之故城也。山在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