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清淇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清淇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ngq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03 to 70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49603 E 114.29069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清淇县 703--704年 治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镇
唐长安三年(703年)析卫县复置,属卫州,神龙元年(705)又省入卫县(1)。治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镇(2)。
注:
(1)《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卫州,隋汲郡,本治卫县。武德元年,改为卫州。二年,陷窦建德,四年,贼平,仍旧领卫、清淇、汤阴三县。贞观十七年,废清淇县。卫,贞观十七年,省清淇县入卫县。长安三年,又置清淇县,神龙元年,又省入卫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90页)《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卫州汲郡,本治卫,贞观元年徙治汲。卫,贞观十七年省清淇县入焉。长安三年复置清淇县,神龙元年又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2页)
(2)《史记》卷44《魏世家》引《括地志》:延津,故俗字名临津,故城在卫州清淇县西南二十六里。杜预云,“汲郡城南有延津”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6册,1859页)《水经注疏》卷5《河水》:河水东至酸枣县,又东北通谓之延津。杨守敬疏,即今延津县西,东北至滑县之地也。盖延津其总名,余乃随时随地变名耳。(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上册,408页)卷9《清水》:又东过汲县北,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又东入于河,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盖互受其名耳。(812-7页)《元和郡县志》卷8《河南道四》:滑州灵昌县,延津即灵昌津也,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00页)《太平寰宇记》卷56《河北道五》:卫州卫县,延津在县西二十六里;淇口,水出共山东,东至今县西里许,又南流二十三里,与清水合,谓之淇水口。(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清嘉庆一统志》卷200《卫辉府二?古迹》:清淇故城,在浚县西。(《四部丛刊续编》73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河南省地名词典》:滑县,零河,属半坡店乡,隋灵昌县,五代改灵河,宋废,后名灵河集,又讹作今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188页)据
上,延津为古黄河津渡名,南岸大致在今滑县零河东北二十余里,北岸在古清淇县西南二十余里,清淇应地当清水、淇水汇合处得名,其地有淇门镇,《唐会要》卷71《州县改置下》:卫州,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清淇县。至长安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淇门置淇门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下册,1496页)《两唐志》无淇门县,长安时有清淇县,则淇门似即清淇,或因为时甚短,故志书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