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酇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酇县 (simplified Chinese)
Z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6 to 126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95912 E 116.1089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酇县 596--1264年 今河南永城西北酇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亳州,大业三年(607年)属谯郡(1),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毫州(2),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曾有迁治记载,但记载不明(3),天宝元年(742年)属谯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亳州(4);宋不改(5),金兴定五年(1221年)属永州(6);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永城(7)。治今河南永城西北酇城(8)。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谯郡,后周置总管府,后改曰亳州;酇,旧废,开皇十六年复。(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6页)
(2)(4)《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亳州,隋谯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亳州,领谯、城父、谷阳、鹿邑、酇五县。天宝元年,改为谯郡,乾元元年,复为亳州。酇,汉县。隋属沛郡。武德四年改属亳州。开元二十六年,移于汴城垣阳驿置。(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37-8页)《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亳州,本谯州,贞观八年更名。酇,本隶沛郡,武德四年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990页)《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亳州酇县“隋开皇十六年,复置酇县,属沛郡,武德四年改属亳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86页)按:《隋书》卷30《地理志中》:梁郡虞城,后魏置沛郡,后齐废。济阴郡济阴,后魏置沛郡,后齐废。(836-7页)未见隋有沛郡,或隋末混乱时王世充所置,未详,《元和志》、《两唐书》武德四年前属沛郡之说,今不取。
(3)《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亳州酇,开元二十六年,移于汴城垣阳驿置。《唐会要》卷70《州县改置上》:亳州酇县,开元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复汴州南垣阳驿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下册,1482页)《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亳州酇县下未记此事。按:唐汴州在今河南开封市,垣阳驿方位无考,元和在开元后,未记迁治,疑或有此令,但未施行,或一度移治,旋复故址,或垣阳驿即在酇县附近,今录以俟考。
(5)《宋史》卷85《地理志一》淮南东路亳州领酇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78页。
(6)《金史》卷25《地理志中》南京路亳州领酇县;永城,兴定五年十二月升为永州,以下邑、砀山、酇县隶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95页)
(7)《元史》卷59《地理志二》: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至元二年,以虞城、砀山二县,割属济宁府;又并谷熟入睢阳、酇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下邑隶本府。亳州,元初领县六:谯、酇、鹿邑、城父、卫真、谷熟。后以民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酇入永城,其睢阳、永城隶归德。(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07-9页)卷7《世祖纪》:至元二年十二月己巳,并省州县凡二百二十余所。(1册,109页)
(8)明嘉靖《永城县志》卷1《地理志?古迹》:酇县城,在酇县乡。(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0册)《清嘉庆一统志》卷194《归德府二?古迹》:酇县故城,在永城县西南。元至元八年,并入永城。县志,今为酇县乡。(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71册)《河南省地名词典》:永城县酇城,永城县酇城乡驻地,在城关镇西24公里,秦置酇县至元初为县治,县废城存,故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