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渭南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渭南县 (simplified Chinese)
Wein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53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50300 E 109.5012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渭南县(553—1911)
后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①分置灵源县与中源县。周建德二年(573年),废渭南郡,灵源县与中源县并入渭南县。开皇三年(583年),县属雍州。大业三年(607年),县属京兆郡。②武德元年(618年),县属华州。武德五年(622年),隶属雍州。天授二年(691年),析置鸿门县,隶属鸿州。寻废鸿门县,地入渭南县。大足元年(701年),废鸿州,渭南入雍州。开元元年(713年),属京兆府。③后周显德三年(958年),隶属华州。④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郑县。元丰元年(1078年),复,仍属华州。⑤金属京兆府路华州。⑥元属奉元路华州。⑦洪武二年(1369年),属西安府华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属西安府。⑧清因之。⑨
①《太平寰宇记》:“渭南縣,西三十五里,舊十九鄉,今八鄉。本漢新豐縣地。葢苻堅新置。漢初有渭南郡,因以取名。郭縁生述征記云:渭南縣晋後所置,則謂苻姚也。后魏孝昌三年,於今縣東四里明光原上置渭南郡及南新豐縣。西魏廢帝三年,改南新豐為渭南縣。周建徳二年,省郡,以縣屬京兆,割隶華州。”(中华书局,
②《隋书》卷29志24地理上:“京兆郡开皇三年,置雍州。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东面通化、春明、延兴三门,南面启夏、明德、安化三门,西面延平、金光、开远三门,北面光化一门。里一百六,市二。大业三年,改州为郡,故名焉。置尹。统县二十二,户三十万八千四百九十九。……渭南后魏置渭南郡,西魏分置灵源、中源二县,后周郡及二县并废入焉。有步寿宫。”(中华书局,1973年,第808页)。
③《旧唐书》卷38志18地理一:“京兆府 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万年、高陵二十二县。武德元年,改为雍州。改大兴为万年,万年为栎阳,分栎阳置平陵,以渭南县属华州,分醴泉置温秀县,分云阳置石门县。……五年,复以华州之渭南来属。……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旧。……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 渭南 隋县。武德元年属华州,五年复隶雍州。天授二年置鸿州,分渭南置鸿门县,凡领渭南、庆山、高陵、栎阳、鸿门五县。寻废鸿门县,还入渭南。大足元年,废鸿州入雍州也。”(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5—1396页)。
④ 《大清一统志》:渭南县“漢新豐縣地。苻秦始置渭南縣。後魏孝明帝改置渭南郡及南新豐縣。西魏廢帝二年,又改縣曰渭南。後周郡廢。隋屬京兆郡。唐武德元年,改屬華州。五年,屬雍州。天授二年,於縣置鴻州。大足元年,鴻州廢,還屬雍州。開元元年,屬京兆府。五代周顯德三年,改屬華州。宋熙寕六年,省入鄭縣。元豐元年,復置,仍屬華州。金、元因之。明萬厯中,改屬西安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史部,册15)。
⑤《宋史》卷87志40地理三:“华州,望,华阴郡。建隆初,为镇国军节度。皇祐五年,改镇潼军节度。崇宁户九万四千七百五十,口二十六万九千三百八十。贡茯苓、细辛、茯神。县五:郑,上。下邽,望。蒲城,望。唐奉先县。开宝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隶同州。天禧四年,自同州来隶。华阴,紧。渭南。上。熙宁六年,省为镇入郑。元丰元年,复为县。旧自京兆府来隶。监二。熙宁四年置,铸铜钱。八年置,铸铁钱。”(中华书局,1977年,第2146页)。
⑥《金史》卷26志7地理下:华州“渭南有灵台山、渭水。”(中华书局,1975年,第644页)。
⑦《元史》卷60志12地理三:奉元路“华州,下。唐改镇国军。宋改镇潼军。金改金安军。元复为华州。西岳华山在焉。领三县: 华阴,下。蒲城,下。渭南。下。屯田一千二百二十二顷有奇。”(中华书局,1976年,第1424页)。
⑧《明史》卷42志18地理三:“西安府元奉元路,属陕西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西安府。领州六,县三十一。……渭南府东。元属华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属府。北有渭水。”(中华书局,1974年,第994页)。
⑨《清史稿》卷63志38地理十:西安府“渭南冲,繁,难。府东北百四十里。”(中华书局,1977年,第20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