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敦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敦煌县 (simplified Chinese)
Dunhu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88 to 55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40.13911 E 94.62009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敦煌县(公元前88—557年)
西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置,为敦煌郡治。①治所在今敦煌市西党河西岸的汉唐沙州故城遗址处。②
西晋(265年)敦煌郡移治昌蒲县。③
前凉张骏建兴十二年(324年),为沙州治。建兴十五年(327年)复为敦煌郡治。④
前凉威王张祚和平元年(354年)为商州郡治。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复为敦煌郡治。⑤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为敦煌镇治。⑥
北魏熙平元年(516年),为瓜州治。北魏熙平二年(517 年),为义州治。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复为瓜州治。⑦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并敦煌、鸣沙、平康、效谷、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属敦煌郡。⑧
注:
① 《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郡置。……县六: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广,候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莽曰敦德。……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第6 册,第1614页。)而同书卷六?武帝纪六作:元鼎六年(111年)秋,“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同上,第1 册,第189页。)《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下从武帝纪说。此处从地理志说。
② 道光《敦煌县志》卷七?古迹:“敦煌废郡,卫志在肃州西,今敦煌县西。”(道光十一年(1831年)刻本,“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351 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影印本,第350页。)又,李并成:《北魏瓜州敦煌郡鸣沙、平康、东乡三县城址考》《社科纵横》1995 年第2期,第29页。
③ 据《晋书》卷四?地理上,昌蒲为敦煌郡首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 册,第434 页。)
④ 《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下:“前凉张骏于此置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流沙即居延泽也。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后三年宣让州,复改为敦煌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第1025页。)
⑤ 《晋书》卷四?地理上:“张祚又以敦煌郡为商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册,第434页。)作前凉威王张祚和平元年(354年)改名。前凉于376 年为前秦所灭,其后未见商州之名,推测前凉亡后恢复旧名敦煌郡。
⑥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二十七?李宝传:“李宝,……属世祖遣将讨沮渠无讳于敦煌,无讳捐城逃走。宝自伊吾南归敦煌,遂修缮城府,规复先业。遣弟怀达奉表归诚。世祖嘉其忠款,拜怀达散骑常侍、敦煌太守,别遣使授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85 页。)又,《周书》卷三六?列传第二八?王士良传:“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638页。)可知北魏世祖太武帝征讨沮渠无讳时,曾拜李宝为敦煌太守,当为敦煌郡,沮渠氏完全征服后,又拜王士良为敦煌镇将。又据《魏书》卷四?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太平真君元年春正月己酉,沮渠无讳围酒泉,……八月甲申,无讳降,……二年……夏四月,无讳走渡流沙,据鄯善。”(同上,第册,第94页。)故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敦煌郡改为敦煌镇。
⑦ 《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下:“后魏太武帝于郡置敦煌镇,明帝罢镇立瓜州,以地为名也,寻又改为义州,庄帝又改为瓜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第1025页。)
⑧ 《旧唐书》卷四十?地理三:“周改燉煌为鸣沙县,取县界山名。”(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44页。)《隋书》卷29?地理上:“敦煌,旧置敦煌郡,后周并效谷、寿皇二郡入焉。又并敦煌、鸣沙、平康、效谷、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3 册,第8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