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巴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巴东县 (simplified Chinese)
Bado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980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03002 E 110.4045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巴东县(980年——1911年)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迁置。属归州。治所即今湖北巴东县。(1)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归州路,十六年(1279年)属归州。(2)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夷陵州,隆庆四年(1570年)又属归州。(3)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隶荆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属归州,十三年(1735年)属宜昌府。(4)1912年1月裁府,县属湖北省。(5)
注:
(1)《宋史》卷88《荆湖北路》归州领有巴东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6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古迹》巴东故城:“在巴东县东北,大江北岸。……《县志》:旧县治在江北东瀼迤西,其地有旧县溪。宋寇准移今治。南渡后尝移江北,后复还今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7、18页)《宋史》卷281《寇准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时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27册,9527页)据王晓波《寇准年谱》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18页)按:当作此年迁治。又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宜昌府巴东县即今湖北省巴东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9页)则即今湖北巴东县。“南渡后尝移江北”,疑为时短,故不予表示。
(2)《元史》卷63《地理志六•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归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降为州。”领有巴东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27页)按:当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归州路,十六年(1279年)又属归州。
(3)《明史》卷44《地理志五•湖广》荆州府归州巴东县:“元属归州,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夷陵州,隆庆四年(1570年)还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3页)
(4)《清史稿》卷67《地理志十四•湖北》宜昌府:“顺治初,沿明制,为夷陵州,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升为府,更名。……鹤峰、长乐,降归州及所属长阳、兴山、巴东来隶。”又在所属长阳县下曰:“明隶夷陵州,属荆州府。康熙中直隶荆州府。雍正六年属直隶归州,十三年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8册,2180、2181页)按:“康熙中”,未详。据潘新藻《湖北省建置沿革》引《县志》曰:“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军克巴东时,吴三桂将王凤岐退保巫山,众尚数万。襄阳总兵刘成龙回汛,留游击二员屯瀼。十九年谭弘反,清军大举满汉兵咸会于此,以攻巫山”(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916页)姑作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直隶荆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属归州,十三年(1735年)属宜昌府。
(5)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荆南道宜昌县:本旧宜昌府附廓首县东湖县,1912年1月裁府改县。(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93、94页)巴东县属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