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秭歸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秭归县 (simplified Chinese)
Gu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2 to 123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99962 E 110.6941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秭归县(582年——1235年)
隋开皇二年(582年)改长宁县置。属信州。(1)治所即今湖北秭归县。(2)大业三年(607年)属巴东郡。(3)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归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东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归州治。(4)五代同。(5)北宋不改。(6)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迁治。(7)
注:
(1)《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东郡:“梁置信州。”又在所领秭归县下曰:“后周曰长宁,置秭归郡。开皇初郡废,改县曰秭归。”(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25页)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4《荆湖北路•归州》姊归县:“《元和郡县志》云:汉置姊归县,周武帝改姊归为长宁县。隋开皇二年(582年)属信州。”(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458页)按:当作隋开皇二年(582年)复名姊归县,属信州。而《舆地纪胜》卷74《荆湖北路•归州》姊归县:《元和郡县志》云:“大业中以信州为巴东郡,又改长宁为秭归县。”(3册,2458页)与之不同。
(2)《水经》:江水“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又东过秭归县之南。”《注》:“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迴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杨守敬云:汉置县,属南郡。即今归州治。(《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28——2836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古迹》秭归故城:“今归州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6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宜昌府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9页)按:故县治当即今湖北秭归县。
(3)《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东郡领有秭归县。又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25、793、802页)按:当作三年(607年)秭归县属巴东郡。
(4)《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归州:“隋巴东郡之秭归县。武德二年(619年),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分置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归州。”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55页)按:当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归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东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归州治。
(5)《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五代蜀、南平有归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728页)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2《十国地理表下》荆南归州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623页)
(6)《宋史》卷86《地理志四•荆湖北路》归州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6页)
(7)《宋史》卷86《地理志四•荆湖北路》归州:“端平三年(1236年)徙郡治于南浦。”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6页)《元史》卷63《地理志六•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归州:“宋端平三年(1236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