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秭歸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秭归县 (simplified Chinese)

Gu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82 to 123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99962 E 110.6941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信州 Xin Zhou from 582 to 606
巴东郡 Badong Jun from 607 to 617
归州 Gui Zhou from 619 to 741
巴东郡 Badong Jun from 742 to 757
归州 Gui Zhou from 758 to 123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秭归县(582年——1235年) 隋开皇二年(582年)改长宁县置。属信州。(1)治所即今湖北秭归县。(2)大业三年(607年)属巴东郡。(3)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归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东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归州治。(4)五代同。(5)北宋不改。(6)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迁治。(7) 注: (1)《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东郡:“梁置信州。”又在所领秭归县下曰:“后周曰长宁,置秭归郡。开皇初郡废,改县曰秭归。”(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25页)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4《荆湖北路•归州》姊归县:“《元和郡县志》云:汉置姊归县,周武帝改姊归为长宁县。隋开皇二年(582年)属信州。”(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458页)按:当作隋开皇二年(582年)复名姊归县,属信州。而《舆地纪胜》卷74《荆湖北路•归州》姊归县:《元和郡县志》云:“大业中以信州为巴东郡,又改长宁为秭归县。”(3册,2458页)与之不同。 (2)《水经》:江水“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又东过秭归县之南。”《注》:“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迴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杨守敬云:汉置县,属南郡。即今归州治。(《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28——2836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古迹》秭归故城:“今归州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6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宜昌府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9页)按:故县治当即今湖北秭归县。 (3)《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东郡领有秭归县。又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25、793、802页)按:当作三年(607年)秭归县属巴东郡。 (4)《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归州:“隋巴东郡之秭归县。武德二年(619年),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分置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归州。”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55页)按:当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归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东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归州治。 (5)《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五代蜀、南平有归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728页)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2《十国地理表下》荆南归州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623页) (6)《宋史》卷86《地理志四•荆湖北路》归州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6页) (7)《宋史》卷86《地理志四•荆湖北路》归州:“端平三年(1236年)徙郡治于南浦。”治秭归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6页)《元史》卷63《地理志六•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归州:“宋端平三年(1236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27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