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宜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宜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ch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317 to 61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81903 E 111.03436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宜昌县(317年——617年)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分夷道、佷山县置。属宜都郡。(1)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数十里三斗坪东长江南岸。(2)南朝宋、齐同。(3)梁、陈、北周不改。(4)隋开皇九年(589年)为松州治。十一年改属荆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南郡。(5)十四年(618年)废。(6)
注:
(1)《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宜都太守宜昌令:“何《志》晋武帝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0页)《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43页)按:姑作东晋建武元年(317年)置,属宜都郡。而《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宜都太守宜昌令曰:“按:《太康》、《永宁地志》并无,疑是此后所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0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8《湖广四•荆州府》彝陵州宜都县夷道城:“又宜昌废县,在县东,晋末置。”(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59页)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3《荆湖北路》峡州宜都县下引《皇朝郡县志》云:“宋析夷道县置宜昌县,陈置宜都县。”(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428页)均与之不同。
(2)《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守敬按:故治“在今东湖县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43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古迹》宜昌故城:“在东湖县西。”又《山川》流头滩下曰:“在东湖县西一百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6、14页)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宜昌府东湖县即今湖北宜昌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9页)当在湖北宜昌市西九十里长江南岸。又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江州》宜昌县:“晋宋梁周之宜昌县固并在今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黄陵庙至三斗坪一带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96页)按:东湖县后改为宜昌县,今治宜昌市西北小溪塔镇,则故宜昌县治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数十里三斗坪东长江南岸。《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武汉,1965年,68——69页
(3)《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宜都太守领有宜昌令。(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0页)《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荆州》宜都郡领有宜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74页)
(4)《隋书》卷31《地理志下》清江郡巴山县:“梁置宜都郡、宜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0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江州》宜昌县: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云:“《宋志》晋置宜昌。《水经注》:‘江水迳宜昌县北,分夷道、佷山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又东迳黄牛山下。’据此则晋之宜昌在黄牛峡、狼尾滩之上,去今东湖且百余里。《隋书》巴山下云:‘梁置宜都郡宜昌县。’《寰宇记》:‘巴山废县在长杨县西七十里。’然则晋宋之宜昌,已徙于梁代。按:杨氏说非。《寰宇记》所谓‘巴山废县在长杨县西七十里’者,当云西北七十里,盖西下脱北字。晋宋梁周之宜昌县固并在今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黄陵庙至三斗坪一带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96页)按:从之。当作梁、陈及北周同。而《读史方舆纪要》卷78《湖广四•荆州府》彝陵州宜都县夷道城:“宜昌废县,在县东,晋末置,属宜都郡,宋齐因之,梁改为宜都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59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表》东湖县下:宜昌县,梁徙后复。(《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页)均与之不同。
(5)《隋书》卷31《地理志下》南郡:“旧置荆州。”又在所领宜昌县下曰:“开皇九年置松州。……十一年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88页)《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为州。又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607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807、793、802页)按:当作隋开皇九年(589年)为松州治。十一年改属荆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南郡。而清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卷9《南郡》宜昌县下曰:“余直疑隋之宜昌、长杨并隶夷陵,而误系之南郡也。”。(《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898页)
(6)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古迹》宜昌故城:“隋属南郡,迁治而此城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6页)按:故作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