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棗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枣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Zaoy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601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13202 E 112.7566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昌州 Chang Zhou from 601 to 606
舂陵郡 Ling Jun from 607 to 619
昌州 Chang Zhou from 620 to 621
唐州 Tang Zhou from 635 to 635
隋州 Sui Zhou from 636 to 741
汉东郡 Handong Jun from 742 to 757
隋州 Sui Zhou from 758 to 906
枣阳军 Zaoyang Jun from 1219 to 1276
襄阳路 Xiangyang Lu from 1282 to 1363
襄阳府 Xiangyang Fu from 1364 to 1475
襄阳府 Xiangyang Fu from 1476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枣阳县(601年——1911年) 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昌县置。为昌州治。(1)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2)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舂陵郡治。(3)唐武德三年(620年)为昌州治,五年(622年)属显州。贞观九年(635年)改属唐州,十年属隋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汉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隋州。(4)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属随州。(5)北宋不改。(6)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枣阳军治。(7)蒙古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南阳府,十九年改属襄阳路。(8)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属襄阳府。明不改。(9)清同。(10)1912年1月裁府留县,属湖北省。(11)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舂陵郡:“后魏置南荆州,西魏改曰昌州。”在所治枣阳县下曰:“旧曰广昌,并置广昌郡。开皇初郡废,仁寿元年(601年)县改名焉。大业初置舂陵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1页)又据《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为州。(3册,807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随州》枣阳县:周广昌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为枣阳县,因枣阳村为名也。”(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2页)当作开皇三年(583年)为昌州治,仁寿元年(601年)改名枣阳县。 (2)清《嘉庆一统志》卷347《襄阳府•古迹》广昌故城:“今枣阳县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8册,3页)清恩联修《襄阳府志》(二)卷5《舆地志•古迹》枣阳县广昌故城:“在县治南。”(《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光绪十一年刊本影印,1976年,362册,423页)当也在枣阳县城郭中。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襄阳府枣阳县即今湖北枣阳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7页)按:1988年撤县改市,当广昌县治即今湖北枣阳市。枣阳县即广昌县,其后未见迁治,也当治今湖北枣阳市。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舂陵郡治枣阳县下曰:“旧曰广昌,并置广昌郡。开皇初郡废,仁寿元年(601年)县改名焉。大业初置舂陵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1页)据《隋书》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607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793、802页)当作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舂陵郡治。 (4)《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隋州:武德三年改为隋州。“贞观十年(636年),割唐州枣阳来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汉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隋州。”所领枣阳县下曰:隋置舂陵郡。武德三年(620年)改为昌州,领枣阳、舂陵五县。五年废昌州。九年废显州。自此移唐州于废显州,仍属焉。十年改属隋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8页)《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山南道》隋州枣阳县:本隶唐州。“十年以枣阳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1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襄阳府》枣阳县:“仁寿初,改县曰枣阳,以枣阳村为名。大业初,改州为舂陵郡。唐武德三年复置昌州,五年州废,以县属显州。贞观九年(635年)显州废,改属唐州,明年改属随州。”(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86页)按:当作唐武德三年(620年)为昌州治,五年(622年)属显州。贞观九年(635年)改属唐州,十年属隋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汉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隋州。而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8《京西南路》随州枣阳县:唐武德“五年改昌州为唐州,九年州徙治北阳。正观十年以枣阳来属。”(《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3105册,87页)与之不同。又《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下“隋州”作“随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1页)当“隋州”即“随州”,此按《地理志》作隋州,五代始按《郡县志》等作随州。 (5)《旧五代史》卷150《郡县志》山南道有随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6册,2012页)《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五代均有随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717页)又《太平寰宇记》卷144《山南东道三》随州领有枣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4页)按:当五代时仍有枣阳县,姑作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属随州。 (6)《宋史》卷85《地理志一•京西南路》随州领有枣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3页) (7)《舆地纪胜》卷88《京西南路•枣阳军沿革》曰:“近因制置赵方申请特升为枣阳军焉。枣阳军守御编载在嘉定十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809页)按:当作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枣阳军治。而《舆地纪胜》卷88《京西南路》枣阳军所治枣阳县下又曰:唐贞观十年“改属随州。国朝嘉定十三年(1220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