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鄧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邓县 (simplified Chinese)
D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0 to 55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08813 E 112.09982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邓县(220年——556年)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改邓侯国置。属南阳郡。(1)治所即今湖北襄樊市西北邓城。(2)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属义阳国,永熙元年(290年)属义阳郡。(3)永宁元年(301年)属新野郡。(4)东晋不改。(5)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改属京兆郡。(6)齐为京兆郡治。(7)后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废。(8)
注:
(1)《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南阳郡领有邓县。(《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76页)《三国志》卷二十《王冲传》:建安“二十二年,封琮为邓侯。”(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2册,580页)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荆州》南阳郡领有邓下曰:侯国。又曰:“黄初二年,追封曹冲曰邓侯。”(《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77页)按:东汉末为侯国,三国初又封为侯国。据例,三国时侯国作县表示。姑作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为县。
(2)清《嘉庆一统志》卷347《襄阳府•古迹》邓县故城:“在襄阳县北。”(《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8册,2页)《水经•淯水注》杨守敬谓在今县西北二十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620页)按:《湖北省地图册》在今襄樊市西北十余里处有邓城,(湖北省测绘局,1990年,37——38页)当是。
(3)《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阳立义阳郡”。并在义阳郡下曰:“太康中置。”领有邓县。又卷37《义阳成王望传》:“武帝受禅,封义阳王。”王卒,孙奇袭爵。太康九年奇贬为三纵亭侯。“更以章武王威为望嗣。”(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4、455;4册,1086、1087页)清方恺《新校晋书地理志》《荆州》义阳郡下考曰:“太康以前义阳为王国,不当作郡。”(《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73页)按:武帝受禅在泰始元年(265年)。故作西晋泰始元年(265年)邓县属义阳国,太康以后永熙元年(290年)属义阳郡。
(4)《水经•淯水注》:“晋咸宁二年(276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棘阳、……邓、山都封焉。”其说多有不合。守敬按:当改咸宁二年为永宁元年(301年)新野郡公作新野郡王,则无不合矣。(《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612页)按:据《晋书•地理志》,邓县属义阳郡。当作永宁元年(301年)改属新野郡。
(5)清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2《荆州》新野郡领有邓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613页)
(6)《宋书》卷37《州郡志》雍州:“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又京兆太守领有邓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35、1138、1139页)民国《湖北通志》卷5《舆地志•沿革》襄阳县:“宋襄阳仍为雍州襄阳郡治,……邓县属京兆郡。”(台湾,华文书局,民国十年重刊本,1967年,1册,152页)按:姑作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属雍州京兆郡。而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谓陈时邓县为京兆郡治。(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365页)与之不同。
(7)《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雍州》京兆郡治邓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82页)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谓齐时邓县为京兆郡治。(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383页)按:姑作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改为京兆郡治。
(8)《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襄阳府》襄阳县邓城:秦邓县,刘宋属京兆郡,齐因之。“梁承圣三年,西魏宇文泰遣于谨等攻江陵,军至樊、襄。”(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75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7《襄阳府•古迹》邓县故城:“宋、齐属京兆郡,后周省。”(《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8册,2页)姑作梁时属西魏,后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