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同勞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同劳县 (simplified Chinese)
Tonglao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09 to 2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0.00000 E 0.0000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同劳县(前109——288年)治所(陈庆江编写)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隶益州郡(1),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西,具体地点无考(2)。王莽天凤元年(14年),改益州郡为就新郡,县属之。更始元年(23年),就新郡复名益州郡,县仍属之(3)。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属建宁郡。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废(4)。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开”。郡所领有同劳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册,第1601页)。然不载置立时间,当与郡同时开置。
(2)同劳县的位置,汉晋时期的文献无具体记载。《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建宁郡有同乐县。樊绰《云南志》卷6《云南城镇第六》:“又有夔鹿弄川,汉同劳县故地也”。(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81页)。方国瑜认为,“夔鹿弄川当土人所名,元置陆良州,疑为鹿弄之译音”。(《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上册,第283页)。《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2说:陆凉州“南有古城曰鲁昌,乃汉之同劳县,即同乐也”。(李春龙、刘景毛《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第128页)。同劳即同乐之说,多被认同,方国瑜即认为“其说甚是”。(《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上册,第66页)。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曲靖南部扬旗田出土《爨宝子碑》,碑言晋爨宝子为建宁同乐县人。另,陆良县城南11公里处的薛官堡又出土《爨龙颜碑》,爨龙颜亦建宁同乐县人。两碑的出土,可证今曲靖南部至陆良一带,即晋以后之同乐县地。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鲁昌即同乐县治之说可取,但同劳县治当不在其处。《宋书》卷38《州郡四》建宁郡:同乐县,“晋武帝立”。(北京,中华书局,年,第四册,第1182页)。既为新立,县名亦有改易,则可能是在原同劳县境另立新治。《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谓:同劳县“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上册,第989页)。具体地点无考。
(3)《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载:益州郡:“莽曰就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册,第1601页)。王莽职方改制,除有明确记载外,大多改于天凤元年(14年)。益州郡更名亦当在此年。同劳县东汉仍存,《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益州郡领有同劳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二册,第3513页)。王莽改益州郡为就新郡,当仍辖同劳县。王莽所改政区名,不久即复旧称,但恢复的时间有的无明确记载。《后汉书》卷11《刘玄传》:“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是时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偏于天下”。(版本)。更始元年(23年)十月王莽被杀,新莽政亡。时全国当全复汉旧名,就新郡当在其列,复名益州郡。
(4)《宋书》卷38《州郡四》建宁郡:同乐县,“晋武帝立”。(北京,中华书局,年,第四册,第1182页)。同乐县当即原同劳县,《晋书·地理志》于晋初政区设置之记载大体完备,但无同乐县,其当置于晋武帝后期之太康年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即谓:同乐县为“西晋太康末年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上册,第988页)。具体时间,史无明载,姑定为太康十年(289年)。同乐县置,则同劳县废。
又,《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第三》:“(建兴)三年(225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二版,第四册,第894页)。此时,同劳县仍存,属建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