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同起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同起县 (simplified Chinese)
Tongq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18 to 76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5.22011 E 103.0618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同起县(618——764年)治所(陈庆江编写)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隶南宁州(1),治所在今嵩明县杨林镇(2)。贞观八年(634年),南宁州更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县皆属之(3)。永泰元年(765年)废(4)。
(1)《旧唐书》卷41《地理四》剑南道郎州载:“武德元年(618年),开南中置南宁州,乃立味、同乐、升麻、同起……九县”。(版本)。《新唐书》卷43《地理七下》南宁州亦领升麻县。(版本)。
(2)樊绰《云南志》卷6《云南城镇第六》说:“升麻川西川南有曲轭川,汉南宁州同起县也”。(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82页)。同书卷4《名类第四》载:玄宗时,蒙归义兴师征发两爨大鬼主爨崇道,“行次昆川,信宿而曲轭川溃散”。(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48页)。唐以前无同起县,所言“汉”指唐朝。据《云南志》可知同起县在曲轭川,而曲轭川在升麻川西南,距昆川不远。昆川即昆明坝子,升麻川应即今寻甸坝子。曲轭川在昆川与升麻川之间,应在今嵩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谓:嵩明县杨林镇“唐初为同起县”。(商务印书馆,1994年10月第一版,第59页)。可从。
(3)《旧唐书》卷41《地理四》剑南道郎州载:“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宁为郎州也”。(版本)。又,《新唐书》卷43《地理七下》南宁州载:“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版本)。樊绰《云南志》卷6《云南城镇第六》也说:“石城川,味县故地也。贞观中为郎州,开元初改为南宁州”。(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81页)。又,据《新唐书·南蛮传》及《南诏德化碑》,玄宗时,有爨归王者曾任南宁州都督,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证了《新唐书·地理志》和樊绰《云南志》的记载。(见《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云南史料丛刊》,1998年5月第一版,第二卷,第378页)。州名虽有更改,而对同起县的统辖关系未变。
(4)唐武德初置南宁州、贞观中改南宁州为郎州及开元中复名南宁州,同起县皆未有变更。县之废罢,当与南宁州同时。关于南宁州的下限,有不同看法。方国瑜说,自守隅代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后,“诸爨内争,南诏皮罗阁乘机灭爨氏,尽占南宁州地”。(《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上册,第266页)。或认为南宁州存在至天宝末年,所据为《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的记载:天宝末年,“阁罗凤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兵协西爨,徙户二十余万于永昌城。……自曲、靖州,石城(即南宁州治地——引者)、升麻、昆川南北至龙和,皆残于兵”。(版本)。而《南诏德化碑》说:南诏赞普钟十二年(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南诏王“次昆川,审形势。言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十四年(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春,命长男凤迦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居二诏,佐镇抚。于是威慑步头,恩收曲、靖,颁告所及,翕然俯从”。(见《云南史料丛刊》,1998年5月第一版,第二卷,第380~381页)。唐在今云南设置之政区,后皆为南诏所并,但时间先后不一。开元年间南诏政权建立之初,据有今滇西之地,以后辖境逐步拓展。唐于今滇中、滇东、滇东北等地所设之政区系统应至永泰初年方基本废弛,南宁州自然不复存在。